为加快学院中外戏剧交流中心建设,促进戏剧、戏曲艺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探索面向未来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新路径,凝聚多领域的教育新共识,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指导下,学院将于12月3日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同举办以戏剧、戏曲跨学科应用研究为主题的线上国际青年论坛。届时,将有十位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学者和艺术家进行主旨发言,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国戏曲与其他戏剧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打造共享教育智慧的优质平台。
论坛议程
时间:12月3日 19:00-21:50
地点:zoom平台
会议号:86039915475
密码:1203
19:00-19:10 开幕式及致辞
19:10-21:40 十位嘉宾发言
(以发言顺序为序)
《从京剧花旦表演教学谈中国戏曲表演体验方式》
李艳艳
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研究实践方向:京剧花旦行当表演与教学、京剧表演理论。
《后疫情时代的戏剧疗愈》
周笑莉
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研究实践方向:戏剧影视表演与教学,教育戏剧,青少年剧场。
《中国戏曲表演元素与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融合及舞台呈现》
邵洋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戏曲舞蹈表演教研室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民间舞协会副主席。
研究实践方向:中国戏曲舞蹈表演、创作与教学。
《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胡琴创作中的体现》
宋菲飞
优秀青年胡琴演奏家,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实践方向:胡琴演奏、胡琴教学、音乐学理论。
《中国戏曲与戏曲动画创作教学》
马驰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画教研室主任。北京漫画学会理事,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实践方向:戏曲动画以及戏曲动漫舞台剧创作与教学。
《“表达驱动”教学理念与戏剧形式国际中文教学实践》
石高峰
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教师。
研究实践方向: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华思想文化创新教学戏剧化课堂实践分享》
李婧菡
“本乐”戏剧课程研发项目经理,IDEAC国际戏剧教育大会签约导师,教育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项目研发组成员。
研究实践方向:教育戏剧。
《连接中国戏曲和对外汉语教育----以项目教学法和电子人文为纽带》
宋晨清
副教授,宾汉顿大学亚洲研究系中文部主管,翻译研究与教学博士项目主管。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会成员。
研究实践方向:语言音系学、诗律学,对外汉语教学。
《新转机:后疫情时代的戏剧人培养》
汤姆•麦奎尔
当代戏剧与表演专业教授,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英国多所大学校外评估专家,Big Telly剧院董事会主席,当地议会艺术与文化推进战略小组成员。
研究实践方向:表演、身份认同与权力构建。
《过程戏剧方法在中国小学课堂的实践》
郑丝丝
博士,西挪威应用科学大学青年学者。知名戏剧教育家赫戈斯塔特教授专著《通往教育戏剧的7条路径》中文版审校。
研究实践方向:过程戏剧、教育性戏剧史,教育性戏剧理论。
21:40-21:50 闭幕式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