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三届“华音奖”
艺术大赛
2022 Huain Award Art Competition
决赛延期通知、决赛说明
浓厚艺术氛围,发掘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向文艺高峰迈进,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原计划于11月中下旬开展的2022第三届“华音奖”艺术大赛全国总决赛线上直播,由于疫情封控防控因素影响,现延期至12月10日(周六)在华音直播间与大家见面!
从决赛名单公布到决赛直播,“华音奖”艺术大赛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所有专家评委克服了重重疫情困难,只为带给大家最稳妥的直播实况以及最权威的评比结果。我们对决赛的延期感到抱歉,同时也感谢各位选手和家长的守候与谅解!
现对总决赛安排进行说明:
——直播形式
2022第三届“华音奖”艺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华音直播间进行。
本次线上决赛直播以专业和组别为单位,依次播放每位选手的视频以及专家点评,直播面向所有参赛选手。
12月10日(周六)将在华音直播间展开第一场线上直播,不同组别的直播时间不同。具体直播顺序名单会在下周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通知。
——成绩公布
最终成绩将于12月下旬,所有直播结束后统一在华音奖小程序内公布,获奖证书将在成绩公布后陆续发出。
请各位参赛选手及时关注【华音网】微信公众号的后续安排(不单独通知)!
评委介绍
浓厚艺术氛围,发掘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向文艺高峰迈进,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姓氏笔划排序
王俊侃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专业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CCTV“光荣绽放”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市教委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科室负责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音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玉屏箫笛乐团副总监。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及著名洞箫演奏家教育家戴树红副教授。
王俊侃是文化部“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中国权威竹笛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多年来他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央视音乐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录制个人独奏、重奏节目。出演了多部当代作品:如:竹笛协奏曲《愁空山》、《中国随想曲》、《飞歌》、《竹枝词》、《笛域千秋》等,并带着这些作品与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浙江民族乐团等合作演出。
2015年王俊侃受邀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院校成功举办其个人全国巡演笛箫专场音乐会,获得好评。他曾先后在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宁剧院、上海图书馆、宁夏大学等举办中国民族吹管乐专场讲座;受邀担任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竹笛邀请赛等赛事评委;培养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王俊侃的演奏为苍劲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灵魂。”——音乐周报乐评。
刘 恋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歌剧导演,上海艺教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刘若娥教授。2016年赴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女中音歌唱家Canetti Giovanna以及著名歌剧导演Laura Cosso。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金钟奖,第十二届意大利奥尔维托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
多次应邀赴捷克、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日本、南非、南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希腊、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参加演出。在2007年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与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共同演绎了“永恒的朋友”。2015年与廖昌永、魏松、杨光组成“中国美声”,唱响亚信峰会开幕式和米兰世博会。曾与加拿大魁北克歌剧院、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国家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爱乐乐团等多个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演出。成功塑造了多个经典歌剧角色,包括“假面舞会”中的奥斯卡、“卡门”中的弗莱斯姬达、“弄臣”中的吉尔达、“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缪塞塔、“魔笛”中的帕米娜、“女人心”中的戴斯皮娜、“风流寡妇”中的瓦伦西娜、“梦游女”中的丽莎、“雷雨”中的四凤,“燕子之歌”里的周小燕,“一江春水”中的王丽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嘉丽娅、“风往哪个方向吹”中的林徽因等等。
首部执导的上音九十周年校庆原创歌剧“贺绿汀”广受各路专家好评,不仅入选上海之春艺术节,更获得2018国家艺术基金,在盐城、邵阳、武汉、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并于2020年拍成电影。2020年执导的上音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在获得广大观众的称赞的同时,还得到了肖华将军家人的肯定。2022年执导上音原创歌剧“康定情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及文旅部2022-2023重点歌剧扶持剧目。除此之外,还曾参与导演了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卡门》、《波西米亚人》、《女人心》、《唐璜》等多部经典歌剧。
刘 捷
二胡演奏家、指挥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委员会常务理事,上音附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上海飞云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上海财经大学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民乐团常任指挥。在上音就读期间,先后师从卢建业教授、王永德教授,曾获得 “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专业组优秀演奏奖,同时随著名指挥泰斗夏飞云教授学习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在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贺绿汀教育奖、唐君远基金会“优秀教师基金奖”等;曾出访美国、德国、荷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演出讲学;2006年、2013年在贺绿汀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师生音乐会。
曾培养多位优秀二胡专业学生,分别在金钟奖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文华奖金奖,“上海之春”国际二胡邀请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在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中职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其指挥的上音附中民族乐团,于2001年获得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银奖,2002年获得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金奖。其指挥的上海财经大学民乐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蝉联3届全国金奖。
苏 潇
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2010年作品《烙印II》作为世博系列活动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2019年入围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编配奖。
曾获多项国际、国内作曲奖项,包括2020iSING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苏州金鸡湖全球交响乐作曲大赛以及第八、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他还受到过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会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全球第一位青年作曲家,作品入选过六项国家艺术基金和一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2021年应南京民族乐团委约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专场《莫愁》,并于2022年成功举办苏潇个人作品音乐会《盛世安歌》。
所指导的学生获卢森堡打击乐协会举办打击乐作品比赛唯一大奖,成为2018年世界打击乐演奏比赛指定曲目;上海市教委第三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第一名;第九届“百川奖”国际作曲比赛二等奖;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管弦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一等空缺)等。
吴 晓
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主任
吴晓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吕埃—马迈松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和室内乐演奏双硕士。曾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钢琴主课教研室主任和钢琴学科主任。
受邀出席各类学术交流、音乐节大师班、高峰论坛的评委和嘉宾。包括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意大利舒纶音乐节、等国内外各大院校。出席担任国内外重要钢琴赛事评委,包括意大利罗马Repertoire国际钢琴比赛、法国巴黎ANIMATO钢琴大赛、中国星海杯钢琴比赛、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等。
吴晓的教学硕果累累,所教授的多名学生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包括小金钟,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总决赛、“珠江.恺撒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西班牙弗朗兹.李斯特中心国际钢琴比赛、第十三届纪念费拉基米尔.霍洛维兹国际青少年钢琴家比赛等赛事。
应皓同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学术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
应皓同六岁跟随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郭敏清先生学琴。
198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彭璐老师,洪圣茂教授。
198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洪圣茂教授。在校期间,参加了由洪圣茂教授组建的上音附中丝弦五重奏组,并多次参加校内外重大演出活动,为以后的专业及室内乐教学积累了大量经验。
199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郭敏清,成海华两位老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上海音乐学院“专业优秀奖”,“人民奖学金”等奖项。
1999年以全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扬琴专业教师。任教期间,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重新编定教学大纲,以提高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演奏。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多次受邀出访德国、新加坡、菲律宾、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交流和讲学。多年来组织、策划校内外众多演出、交流活动。
201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园丁奖”。并多次获得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君远奖”二等奖、贺绿汀基金会优秀艺术辅导奖、鼓励奖、上音附中“校长奖”、“校级项目”一等奖等。所教学生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银奖、展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沈远远
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双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副首席和英国伯明翰青年交响乐团首席。
曾获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英国Birmingham Conservatoire String Prize比赛第一名;日本大阪国际音乐艺术节评委会特别金奖;意大利“爱琴海国际华人艺术节”最佳指导教师奖。曾担任欧洲“萨尔斯堡国际音乐舞蹈艺术节”评委,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地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广泛好评。
完颜霆
青年室内乐演奏家,现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4年1月出生于中国上海,1995年9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沙剑麟副教授、孙铭红教授。2003年9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读期间因参演纪念捷克作曲家Lutoslawski一百周年专场音乐会,并出色演奏了其创作的双簧管高难度作品“Epitoph ” (墓志铭)而广受关注,后被公派前往北挪威音乐学院继续深造。2005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北挪威特鲁姆斯(Tromso)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奥斯陆(Oslo)交响乐团副首席马兹•帕德森教授。2007年9月考入挪威斯坦万格(Stanvanger)大学音乐系攻读双簧管演奏硕士研究生,师从挪威斯坦万格交响乐团首席西斯蒂•达兰(Kjersti Dahle)教授,同年获得第三届全国艺术人才选拔上海区一等奖。2009年6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成为此专业在该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第一名的亚洲人。2014年受聘于上海歌剧院工作担任副首席。2015年6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担任管乐室内乐教师。
公派留学期间在学院推荐下赴丹麦参加高森伯格(Aarhus)爱乐乐团纪念西贝柳斯50周年的演出及录音工作,并多次受邀参加特鲁姆斯交响乐团、斯坦万格交响乐团等音乐季演出,参演《纪念海顿专场》、《现代派音乐专场》等大型音乐会。2009年毕业后回国举办双簧管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业界专家一致好评,随后曾多次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现任院长、钢琴家罗伯特•布洛克教授;巴黎高等音乐学院钢琴家让-弗朗索瓦•海瑟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室内乐团的创始人、著名指挥家阿夫纳•比隆教授等世界知名音乐家合作演出。2017年加入由孙铭红教授创立的上海OBOE TOWN 室内乐团,2018年参加上海OBOE TOWN全国交流巡演。2018—2019年带领上音附中学生获香港国际音乐节重奏比赛地方赛区一等奖及中国青少年蜂鸟音乐奖全国赛区一等奖。
张 铁
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琵琶专业委员会主任。
197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83年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任职于总政歌舞团。
1987年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琵琶专业教师。
曾出版过琵琶独奏 CD 专辑有《琵琶篇》,《琵琶一枝花》,《当代大师》,《大浪淘沙》等,轻音乐琵琶专辑《相思风雨中》,《康定情歌》等。出版过琵琶重奏曲《夏天的雷雨》,《雪雁南飞》,以及数首琵琶练习曲,写有论音乐处理,音乐视听技术与音乐教育等多篇论文。出版有《中国民族乐器小百科-琵琶》一书。学生史君、张亮、施文卿、李彦儒等先后于国内各大比赛中成绩优异。
顾晓燕
著名古筝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第13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决赛评委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古筝演奏专业。先后师从古筝名家高自成先生和周延甲先生。曾获得浙江省第二届民族器乐比赛演奏一等奖、浙江省第四届和第七届音乐舞蹈节五重奏演奏一等奖。出版了巜循序渐进学弹古筝》教育书籍,曾多次代表中国及浙江省政府出访亚、非、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纷纷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比赛中夺冠,许多学生现已在各大专业文艺团体从事古筝演奏工作和在各音乐院校从事古筝
学工作。为浙江古筝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徐榕野
文化艺术学博士在读,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教师;墨韵琵琶室内乐团艺术指导;上海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本科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张铁、周丽娟教授;研究生师从中国音乐学院王范地教授;在学习期间曾受到上海音乐学院琵琶教育家、演奏家李景侠教授,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汤良兴先生的悉心指导。
在工作期间开过多场个人独奏及师生音乐会,例“跳动的琴弦(上、下)”“榕树下谈五弦(一~五)”等系列;曾多次代表国家和上海大学出访爱尔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英国、美国、泰国、中东等国家演出交流;多次担任全国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民族器乐大赛评委;2017年获得日本国际神户艺术节琵琶职业教师组演奏金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独奏和重奏的金奖。
在校参与多门核心通识课教材编写及授课任务,《时代音画》、《经典中国音乐》、《民器概论》等,其中《时代音画》是校级明星课程被灌录为慕课供学生学习,并于2022年的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得金奖;《民器概论》曾获得上海大学优秀精品课程;近些年潜心研究琵琶教育及演奏的理论知识,在国内外知名期刊、SCI校报上发表论文,如《On the Approaches to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Music Art Education》(音乐艺术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探讨)、《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郁轮袍〉的艺术特色纵观多版本之长》、《从〈龙船〉中管窥琵琶民间音乐的流变及创新》、《浅谈琵琶音色在作品中的运用》等。
潘梅珍
198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同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大提琴比赛获青年组优秀奖,1990年赴日本东京昭和音乐大学进修,并成功举办个人演奏会。1997年在台湾高雄市交响乐团、台湾独奏家室内乐团工作至2007年,多年任台湾各种比赛的评委,担任三年马友友祖居小友友老师。
组委会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念九巷12号A座909室
联系电话:18606627866 潘老师
*本次大赛组委会拥有此章程的最终解释权
2022第三届“华音奖”艺术大赛组委会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