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直播预告:无锡民族乐团「水之生」2023-2024乐季开幕音乐会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9-09

无锡民族乐团

「水之生」

2023-2024乐季开幕音乐会


直播时间

2023年9月9日(周六)19:30


指挥:孙  鹏

二胡:邓建栋

琵琶:吴玉霞

古琴:戴晓莲

演出:无锡民族乐团


直播地址

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华音直播间


艺术家简介

指挥家:孙 鹏

当代青年指挥家、沈阳音乐学院人才引进指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在读。现任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副主任、创编与室内乐教研室主任,沈阳音乐学院北方民族乐团首席指挥,作曲系指挥教研室主任。同时任无锡民族乐团首席指挥、香港中乐团客席常任指挥。

荣获首届全球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得主(2011)。曾任澳门中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6-2019),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任艺术总监、首席指挥(2014-2015),香港中乐团首任特邀助理指挥(2011-2012)。

目前担任吉林省交响乐团、沈阳交响乐团、吉林省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河南省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辽宁民族乐团、珠海民族乐团、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等多个职业乐团客席指挥,并担任西安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沈阳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自幼学习音乐,先后师承演奏家孙友教授,文佳良教授。指挥启蒙于洪侠教授,后受教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终身指挥、教育家阎惠昌教授,攻读中乐指挥研究生,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2019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考入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就读于交响乐及歌剧指挥系,师从Stanislav Dyachenko教授,以全优成绩毕业。

在2011年由香港中乐团举办的全球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中,在来自全球的5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冠军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两项大奖。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曾将此次大赛誉为“中乐指挥历史上的里程碑。”香港中乐团在36乐季中为其量身打造名为“冠军之夜”音乐会。并于2015年指挥“笛子走天涯”情景式主题音乐会,2019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执棒香港中乐团历史上首次以东北题材为整场的“白山黑水间”音乐会。

艺术足迹遍布俄罗斯、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并与国内多省市职业乐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执棒数百场专场音乐会。如“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山西省新年音乐会”、“辽宁省新春音乐会”、“吉林省新年音乐会”、“山西大剧院音乐厅纪念音乐会”、“吉林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周”、 “陕西省首届竹笛艺术节”等大型艺术节开幕、闭幕式及音乐会。策划及执棒多部国家艺术基金大型项目,《高粱红了》吉林省民族乐团、《山西印象》山西省民族乐团、《情醉关东》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永远的山丹丹》陕西省广播民族乐团。

乐评人评价“孙鹏的指挥风格大气潇洒,情感圆润细腻。同时又善于思考,能够很好的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既包含着对音乐纯爱之情的活力与激情;又洋溢着饱满的个人风格即丰富内涵,堪称超出期待的拥有魅力的青年指挥家。”

二胡:邓建栋

邓建栋,我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原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

邓建栋自幼习琴,十岁入选蜚声海内外的无锡小红花艺术团。1975年考入江苏省戏曲学校,广泛涉猎地方戏曲、打击乐和江南民间音乐,1980年任职于江苏省锡剧团。1986年被南京艺术学院破格录取,免试就读于该院音乐系(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师从于马友德教授,并先后随甘涛、张锐、闵惠芬、成公亮等名家学习二胡、江南丝竹、古琴和作曲。1989年被空政文工团特招入伍。

曾获中国首届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一等奖;创作的《姑苏春晓》、《吴歌》获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独奏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创作的《草原风韵》(合作)获中国(徐州)第二届国际胡琴艺术节新作品比赛一等奖;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创作的二胡曲《心弦》(合作)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主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优秀奖。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多次参加由国家主办的重大活动,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澳门中乐团、英国BBC爱乐乐团、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美国环球爵士乐团等中外著名团体合作演出。经他首演的《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丝路随想》、《乔家大院组曲》、《我的祖国》(交响版)、《怆别》、叙事曲《阿炳》、《乱弹琴声》(二胡版)、《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等新作品,已成为当代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2008年1月8日,作为中国首位器乐演奏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与著名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成功举行了“《二泉映月》—邓建栋二胡独奏音乐会”,首开先河,获得各界高度赞誉。多次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及太原、济南、合肥、淄博、金华、宝鸡、长春等地成功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2012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2017年获第六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称号。公开发表有《偏离与回归的完美统一》、《影响现代二胡发展的无锡籍音乐家》等多篇学术论文。录制出版有《姑苏春晓》、《第三二胡狂想曲》、《二泉映月》、《如来梦组曲》、《阿炳叙事曲》、《邓建栋二胡演奏经典作品集》等演奏专辑,以及书籍《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文集》、《二胡视奏曲集》、《邓建栋二胡演奏曲集》系列等。曾到数十个国家访问演出,并举办大师班。他还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上海之春”、“敦煌杯”等全国重大二胡比赛评委。

邓建栋的演奏,技艺精湛,情韵交融,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被专家誉为“融传统与现代、学院与民间为一体的著名演奏家”。众多媒体对邓建栋的演奏都有极高的评价,他是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二胡演奏家之一。

琵琶:吴玉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演奏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第10、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学者。

发表专著《我的琵琶行》《吴玉霞琵琶教学曲集》等;文论《我的舞台——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刘德海琵琶艺术探源与思考》《从“妙音天舞”看琵琶艺术的跨界式创新》等;专辑《千秋颂》《玉鸣东方》《珠落玉盘》等;创作《律动》《风戏柳》等;首演《春秋》《古道随想》《妙音天舞》《茶歌》等。80年代至今,曾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数百场,有评论:“她的演奏细腻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领会,细腻的表达,情感的充沛,个性的鲜明,为琵琶演奏艺术树立了新的品貌。”

作为当今活跃于艺术舞台和讲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吴玉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推动新时代民乐艺术事业发展繁荣,需要从乐者与乐曲、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交融、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的艺术主张。

古琴:戴晓莲

古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作为古琴艺术的一代传人,承继了深厚传统琴学底蕴,博众家之长,琴艺功力深厚。在致力于继承和传播传统古琴艺术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现代作品的开拓与演绎,是极少的传统功底和国际视野兼备的国乐大家。

少年时代随叔外公、广陵派泰斗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多年,深得其传。曾先后得到吴景略、吴文光、姚丙炎、林友仁、成公亮等历代名家的指导,并师从龚一先生多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先后出版《广陵琴韵》、《古琴艺术》、《涟漪 - 古琴独奏专辑》、《和畅 - 古琴重奏专辑》等唱片;教学录像《学好古琴》、《经典名曲》;编著国内首部《古琴重奏曲集》、《戴晓莲教学演奏琴谱》、《上海百年琴史纪事》等。近年来策划组织“丝竹更相和”、“当代古琴音乐周”、“古琴协奏曲”、“静听琴说”系列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古琴音乐会,为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当代艺术内涵。


作曲家介绍

陈思昂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广东音乐“一荐一”名家荐才行动十大青年音乐家,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新世纪之星。

代表作品有音乐剧《殷红木棉》《有一天》《天蓝海蓝》《侠影·咏春》;民族纪实剧《家园》;民族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交响乐《征程》《东方欲晓》《美丽的大湾区》;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云开日出》《天山骏马图》;二胡协奏曲《人生何适》《梦》;民族管弦乐《海纳百川》《生生不息》《星际》《广东音画三首》等。

孔志轩

作曲博士,江苏扬州人,现居苏州,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建民教授。他现为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姑苏宣传文化人才。

近年来他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江苏交响乐团、江苏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南京民族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无锡民族乐团等机构院团委约创作。他的作品涉及协奏曲、中西管弦乐、室内乐、合唱等体裁,目前主持和参与了七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得了来自于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联等单位颁发的二十余个国内外作曲奖项。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音诗《望太湖》、唢呐协奏曲《麒麟颂》、琵琶协奏曲《幻想伎乐天》、柳琴协奏曲《赤壁》等。

王云飞

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等多个国家级重要作曲奖项;负责国家艺术基金各类项目二十余项;多部作品获得“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曾受邀为多家职业乐团及演奏家创作委约作品。多部作品曾在世界各地成功上演。并成功举办各类作品音乐会三十余场。

王丹红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作曲,作曲博士。

随着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的问世,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山西印象》、《高粱红了》、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等作品,成为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中央芭蕾舞团委约创作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交响曲《大江南》、《灯塔》等大量各类体裁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 入选“时代交响”、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等众多音乐创作奖项。2020年,交响京剧《七个月零四天》、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交响曲《大江南·最忆江南》入选“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

李博禅

作曲家,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首位签约作曲家。

作为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当代青年作曲家,他的作品频繁上演于欧亚美澳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摘得数十项国际国内作曲大奖,并应邀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多次担任国际国内作曲比赛评委、及国家文艺演出艺术策划、主创作曲。

阎惠昌

享誉国内外乐坛的知名中乐指挥家,自 1997 年 6 月起履任香港中乐团。

1987 年获颁授中国首届专业评级国家一级指挥。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获各地政府予以表扬,包括新加坡政府「2001 年文化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银紫荆星章、台湾第五十一届中国文艺奖章(海外文艺奖(音乐))及台湾 2018 传艺金曲奖最佳指挥奖、国际演艺协会 2022 年卓越艺术家奖等。此外,指挥不同乐团的影音产品获颁指挥奖项,包括香港中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及中央歌剧院合唱团、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及合唱团及台湾国乐团。阎氏现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民族管弦乐研究中心主任及指挥系教授、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及访问学人、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及韩国世翰大学特聘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多间音乐院校客席及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荣誉音乐总监。于 2013-2017 年应邀出任台湾国乐团音乐总监,创立「青年指挥培训计画」,为台湾国乐界培养指挥人才备受肯定。

阎氏带领香港中乐团创下多个中乐发展的里程碑,不但经常获邀到世界各地知名艺术节及音乐节献演,其艺术成就更获各界肯定。他全方位拓展香港中乐团,推动委约作品;积极与不同界别互动,探索交融;领导发展乐器改革,倡议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并实施「专业乐团实习计划」;倡议创立全球首个中乐乐队学院;创办数个主题器乐节,与香港市民共创多个健力士世界纪录;于香港演艺学院开设中乐指挥硕士课程;倡议举办及主持多次中乐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创办全球首个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被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誉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阎氏师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作曲家胡登跳、何占豪等教授,于 198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受聘为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除中乐指挥外,他亦曾获邀担任西洋交响乐团指挥,曾合作的包括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及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等。阎氏亦为活跃作曲家,创作乐曲屡次获得国家大奖。


无锡民族乐团

成立于 2020 年的无锡民族乐团是无锡市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乐团艺术总监为我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津贴邓建栋先生;首席指挥为当代青年指挥家、全球首届中乐指挥大赛冠军得主孙鹏先生。首席客席指挥为著名指挥家叶聪先生。同时聘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先生为首席顾问,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先生、王建民先生,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女士为乐团顾问。

乐团地处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吴文化”发源地、“中国二胡之乡”、“中国民乐之乡”的江南名城——无锡。无锡拥有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古往今来大家辈出。乐团以“高素质、高技能、高协同、高品质”为宗旨,更以“追求卓越、特色定位、多元纳新、品牌聚势”为座右铭,形成以创作为龙头、演出为中心、排练为基础的良性机制。

自成立以来,乐团秉承创作具有“吴文化、太湖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的时代精品,努力继承和挖掘本土音乐文化的精髓,展示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艺术形式。相继举行了首场音乐会《梁溪华章》、为建党百年华诞倾力打造的原创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光明行》、大型民族交响音画《梦华江南》及“2021中国二胡之乡新年音乐会”、“天南地北庆中秋音乐会”、“岁寒三友——松、竹、梅”顾冠仁与无锡民族乐团、“汤沐海与无锡民族乐团”音乐会、“致敬最美奋斗者”2022无锡新年民族音乐会、“追寻光明的先行者”——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90周年音乐会等百余场演出;创意策划了“乐享四季”、“周日品乐坊”、“乐萦佳节”等系列品牌音乐会;委约创作了《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民族管弦乐《梁溪音诗》、《大运之河》、《梅之韵》、《吴风鼓乐》等多部原创作品。其中民族管弦乐《梁溪音诗》荣获第五届江苏文华奖优秀节目奖,大型民族交响史诗《光明行》荣获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型音乐作品奖、2021无锡市文化艺术扶持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2月在东北三省四城进行巡演。《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梦华江南》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3年乐团推出首个主题音乐季,开启更多具有创意的优质国乐文化内容。

在乐团的培养下,有数位青年演奏家在全国各大赛事屡获殊荣:2022第五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比赛职业重奏组合组金奖第一名、职业青年B组金奖第一名、银奖第一名和职业白金组第三名,2022第四届“辽源杯”琵琶艺术精英展演职业青年C组金奖第一名等荣誉,获得首届无锡音乐奖二胡比赛的所有奖项。

乐团将邀约更多海内外顶级作曲家创作独具无锡风格的作品,以把优雅的“太湖之声”传遍海内外为使命,为江南文化传播提供新力量,为中国民族音乐增添新色彩!


曲目单

上半场 

一、民族管弦乐《大运之河》(乐团委约作品)

陈思昂 曲

“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大运河,打通了文明水路,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以及中国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评价。中国大运河自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全长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运河。和谐共生、合作双赢、开放包容是大运河文化的主旋律,这与当今世界所追求的和平与发展主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仲夏之夜,清风徐来,杨柳依依,水波荡漾。大运河的光芒并未消逝在千年历史的帷幕里,在今天依然鲜活地闪烁,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二、民族管弦乐《梁溪音诗》(乐团委约作品)

孔志轩 曲

乐曲创作灵感来源于明代文人李广文的同名诗作,以民歌《无锡景》的音调为素材,结合江南丝竹的器乐化语汇创作而成。

乐曲对“龙山九峰、泰伯遗祠、锡山晴云、惠山名泉、太湖春涨、黉宫古桧、南禅宝塔、梁溪晓月”八个著名景观的意境进行音画式描绘,并融入具有现代感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当代无锡古今文化交相辉印的盛景。

三、民族管弦乐《梦华江南》(乐团委约作品)

王云飞 曲

作品以无锡最富盛名的美景“太湖”为题材。从绘景、写人、抒情等多维度,将作品分为“太湖日出”“太湖民居”“太湖之夜”“太湖春潮”四个子篇章,以浪漫的音乐语汇、壮阔的文人情怀描绘太湖。歌颂如画江山、歌颂时代新貌,歌颂大美中华。

四、民族管弦乐《大江南》第四乐章“花开盛世”

王丹红 曲

“花开盛世”是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倾情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大江南》中的第四乐章。民族管弦乐《大江南》,诉说着仁山智水的千年故事,流转着烟雨故园的心灵声响,激荡着绿水青山的百年之梦,书写着新时代大江南走向世界的绚彩华章。

下半场 

五、二胡琵琶双协奏曲《爱的无言歌》(乐团委约作品 世界首演)

李博禅 曲

二胡:邓建栋

琵琶:吴玉霞

二胡琵琶双协奏曲《爱的无言歌》由无锡民族乐团委约作曲家李博禅创作于2023年,作品95号。

这是一部对江南岁月、对祖国山河,对我们所历经的美好过往的,爱的无言歌。

六、交响音画《水之声》

阎惠昌 曲

第一乐章 瀑布

用一个特定的和声通过多组乐器在不同位置上的参差进入,使音响的层次和厚度不断扩大增强,描绘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终於汇成瀑布一泻而下的大自然情景。接著,以瀑布音响为背景,作者创作了一个宽广挺拔具有丰富变化的多调性主题,由低音声部奏出,其后笛子与笙以不同地高度以模仿的手法先后再次重复呈现,而随著整组弦乐以激昂的情绪配合吹管及弹拨组的泉水奔流的动态将音乐推向高潮。紧跟其后的乐段由笛子及弹拨的对位则以清新空旷的音乐格调将第三乐章的主题变形为悠长的山歌,恍如回到作者儿时于家乡放牧吹笛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面对壮观的大瀑布所产生的种种感受和联想。

第二乐章 湖水(古琴与乐队)

古琴:戴晓莲

宁静而有幻想色彩的乐章,以点描音乐的手法,在三角铁、木鱼、鈸等敲出连续跳动的背景上,古琴奏出古朴的主题,表现了湖水的深厚及安寧。好像为听众以音乐的色彩,描绘了在那星星闪烁,月光明媚的湖光夜色中,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荡漾的小船上,为后辈们讲述著那久远的传统故事。如同一支古老的歌在静静的湖面上飘荡,像是沉思,又像是追溯。

第三乐章 小溪-江河

以形象滴滴水声之四个音所构成的短小动机,欢快跳跃逐渐汇聚成一条蜿蜒的溪流,其后竹笛奏出的富有号召性的第一主题活泼、轻快,充满了动感,描绘了众多溪流时分时合、蜿蜒向前的情景。中间不时插入不同地方音乐风格的劳动号子、舞曲等插部,最后以多调性叠置的手法将这些主题同时结合,表现了众多小溪汇成江河奔向大海的壮丽景象,象徵著我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

第四乐章 大海 (三、四乐章连续演奏)

弦乐组分成二十多个声部并与其他乐器组合成许多音块,加上打击乐器,表现了大海的宏伟壮阔,在海浪呼啸的背景上钟管齐鸣,奏起庄严辉煌的音调,激起人们面对宏伟的大海时所产生的强烈情感。钟管奏出的主题庄严沉稳,辉煌嘹亮,气势磅礴,音乐犹如阵阵巨浪,全曲达到了高潮。最后乐曲在惊天动地的海浪声中结束。

这首作品于一九八三年创作,荣获中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二等奖,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比赛一等奖。(2023)

指挥:孙  鹏

导聆:戴德岳

*具体节目以实际演出为准

无锡民族乐团

「水之生」2023-2024乐季开幕音乐会


直播时间

2023年9月9日(周六)19:30


直播地址

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华音直播间


-End-

本文章由华音网编辑排版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FROM:华音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