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北京民族乐团】精彩回顾 | 亦古亦今演绎华章 致敬大师中西交响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09-23

有乐迷说:

中国爱乐乐团联名北京民族乐团

这“酱香拿铁”的滋味儿

真不错!

聆听刘天华

昨 晚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

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以《聆听刘天华》启乐芳华

重 大 开 幕

昨 晚

北京保利剧院环绕着

中西交融的动人音响

这场民族交响音乐会

令我们感动


现 场 盛 况

指挥家:杨洋

1922年,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时代风云的浪潮里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最早按照西方模式成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被认为是国内音乐学院的奠基者之一,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一批杰出的前辈大师汇聚起当时最前卫的音乐思想,让中国与西方的音乐文化在“传习所”交汇碰撞。101年后,沿着前人的足迹,北京国际音乐节继续迈进,指挥家杨洋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北京民族乐团,奏响《聆听刘天华》。

先来奉上

音乐会同名委约作品

《聆听刘天华》现场剧照

北京民族乐团的50余名乐手登台,被包裹在西洋乐器围成的半圆里。随着民族弹拨乐器以清越之声率先冲破低音徘徊的阴暗沉郁,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邹野创作的《聆听刘天华》迎来了世界首演。

图 | 作曲家邹野(右)登台致谢

20世纪初,年仅32岁的刘天华开创了融合中外音乐元素的实践之路,为中国民乐在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聆听刘天华》满怀敬意,全曲分为3个乐章,均以刘天华的代表作命名——第一乐章“改进操”、第二乐章“良宵”、第三乐章“光明行”,几乎囊括了刘天华所有二胡、琵琶乐曲的主题。

开幕音乐会的另外五首作品

同 样 精 彩

大提琴:莫漠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北京国际音乐节25年来始终坚持的艺术理念。《逝去的时光》是作曲家陈其钢借中国古曲《梅花三弄》的旋律结构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大提琴与交响乐团的音响雕刻出中国传统文人的音乐形象。

女高音:张立萍

萧友梅与赵元任两位前辈都是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灵魂人物,萧友梅的《问》以及赵元任的《听雨》《瓶花》《教我如何不想她》四首歌曲由歌唱家张立萍接连唱响,意蕴丰富而隽永。这不仅是二十世纪抒情歌曲的时代缩影,更蕴含二位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

我们 成功了!

交响乐团与民族乐团

看似“不协和”

实则密不可分

两支庞大的乐队

各自光芒闪耀

又圆融自得

实践证明

这是一次

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尝试

这是一场

突破传统形式的交响音乐会

这是开启

两团友谊的起点

我 们~

成 功 了 !


摄影|罗 维

FROM:北京民族乐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