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2023年“藏羌彝传统乐器传承与转化成果展示”与“四川传统乐种创新创作学术研讨会”活动预告
华音总编室 华音网 2023-10-30

藏羌彝传统乐器传承

与转化成果展示

声响——非遗乐器与民族室内乐团


指挥:肖超

演奏: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

时间:2023年11月5日19:30(周日)

地点:成都城市音乐厅·室内音乐厅


主办: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


承办: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创新创作中心、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数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协办: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处、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数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传统音乐数智保护与创新中心


四川传统乐种创新创作

学术研讨

❶四川少数民族乐器创新创作工作坊【藏】【羌】【彝】

时间:11月1-3日9:30——15:30

地点: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高新区天府四街688号4栋)

❷藏羌彝民族传统器乐展示

时间:11月2日19:30——21:00

地点:暮辉乐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民路凯莱国际寓所1栋4单元702)

❸四川传统乐种创新创作成果展示研讨会

时间:11月6日9:30——11:30

地点: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高新区天府四街688号4栋)


曲 目


《悸》为双筝与口弦而作

时长:约8’

古筝:蒋星怡、文陈子涵

口弦:吉力么子扎


《绿•蓝》为羌笛、大提琴及箫而作

时长:约7’

羌笛:罗洁

大提琴:杨箫雪 | 箫:左晓燕


《诺苏掠影•鸟祭》为马布、竹笛、琵琶、柳琴而作

时长:约7’45’’

马布:刁继承

竹笛:胡捷 | 琵琶:关怀 | 柳琴:汤觐瑄


《是风在吟诵》为毕旺与新笛、高音笙、中阮、扬琴、打击乐而作

时长:约9’30’’

毕旺:关却才仁【许岗】

新笛:胡捷 | 高音笙:张映卓 | 中阮:周守頔 | 扬琴:刘凤姣 | 打击乐:何宇


《山巅的萨朗》为羌笛、箫、笙、琵琶、中阮、大提琴、打击乐而作

时长:约7’

羌笛:罗洁

箫:左晓燕 | 笙:张思琦 | 琵琶:薛青 | 中阮:汤觐瑄 | 大提琴:杨箫雪 | 打击乐:刘凤姣、何宇


《格萨拉的索玛》为月琴与民族室内乐而作的组曲

时长:约11’

月琴:吉胡阿呷嫫【胡立霞】

室内乐团:天姿国乐


《云•雪•乐•鼓》为扎念、热巴鼓与民族室内乐而作

时长:约21’

扎念:措姆 | 热巴鼓:达瓦

室内乐团:天姿国乐


作品简介

杨晓忠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

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

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创新创作中心主任

作曲系名誉主任

《悸》

口弦是一种用簧片或竹片制作而成的微型乐器。从古沿袭至今,它主要流传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多民族地区。其音色柔美,既能发出余音袅袅的音色,也能发出较粗犷的音响。在树林里、小河边或是幽静的夜晚,总会传来阵阵悦耳动听的口弦声…

这首作品以双筝为主导语言讲述我心中的一个故事,其中插入的口弦声音,像是从另一时空传来的声音,她用手指轻轻拨动簧片,再借以口型变换让呼吸的气流鼓动簧片所奏出多变的音色和富于韵律的节奏,犹如一支指尖上跳动的舞蹈,时不时在两台古筝的弦里之间跳跃。

和风划过,一点点心跳,一点点心颤…

在晨曦的稻田,在夜晚的山谷,

风的吟诵告诉我你在那里…

方芳

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博士

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绿•蓝》

仙女池位于九寨沟神仙池景区内,传说这里曾经是仙女沐浴的地方。仙女池色泽绿蓝,远远望去,犹如一颗精美的波斯蓝宝石。该作品以绿.蓝为题,借传统乐器描绘九寨沟神奇迷人的水色。

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多首羌族民歌,全曲分为情歌,酒歌及山歌三个部分。

作品以演奏家半即兴的形式进行呈现,希望以此重塑传统民间音乐中的即兴演奏形式。

具体来讲,三件乐器中的羌笛为主体,即演奏固定旋律,而大提琴和箫将自行选择其他几个旋律片段的演奏和循环顺序。所以,这样的形式所呈现的每一次演奏都是完全不同,富有变化的。

刁力力

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

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诺苏掠影·鸟祭》

“诺苏”,彝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大小凉山、云南部分彝族地区。彝人敬鸟,认为鸟具有通灵之性,可以与天神互通有无,传达上天的旨意。作品灵感来源于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妈妈是一只鸟》。诗文精炼而动人,热烈而挚诚,寥寥数语却爱的深沉。这份爱悠远绵长,就像马布奏出的声响,浸润着诺苏人古老的信仰,如河流般顽强地流淌在诗人的血液里。跟随着这远古飘来的声音,带着对祖先的敬畏与崇拜,召唤先灵回家……

妈妈是一只鸟

吉狄马加

毕摩说,在另一个空间里,

你的妈妈是一条游动的鱼。

她正在清凉的溪水中,

自由自在地追逐水草。

后来她变成了一只鸟,

有人看见她,

去过祖居地,

还在吉勒布特的天空,

留下了恋恋不舍的身影。

从此,

无论我在哪里,

只要看见那水中的鱼,

就会去想念我的妈妈。

我恳求这个世上的猎人,

再不要向鸟射出子弹,

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只鸟。

郝宇锴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

《是风在吟诵》

这一首根植于深厚藏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艺术形象源出象征蓝天、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的五彩经幡。作曲家精心甄选出藏族原始民间音乐素材《吉祥鸟》的旋律精粹,结合自我对于藏族同胞山神祭祀仪式的深切感受,以及藏族同胞所持有的“高原的风每吹动经幡,即是他们庄严的诵经与向神明虔诚的祈福”的观点,力求为听众构建一幅立体而斑斓的藏家景致。

该作品分为四个部分:

一、微风拂面,经幡沁透古老的信仰情怀,虔诚的人伫立在高原、在河谷,从雅鲁藏布延伸至印度、尼泊尔,以及未来的世界。

二、吉祥鸟跃然腾飞,在高原上三次掠过祭祀的人群,庄严而肃穆的神话线索在心中久久回荡,祝福、希冀充溢着每一朵远方的祥云。

三、风越来越疾,经幡的色彩越来越浓重,他们将所有的信仰紧握在手中,似在呐喊、似在歌咏、似在升腾、似在永恒……

四、浩瀚的传说、神秘的圣洁未曾落幕,深情的眼睛依旧如初地注视,思绪,久久消逝在寂寥而辽远的高原胸襟之上。

杨华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

音乐数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四川省认知科学学会音乐认知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山巅的萨朗》

全曲由远山的笛声、山巅的萨朗、流淌的云朵三部分构成,采用羌笛民间音乐主题和萨朗节奏为核心材料,通过羌笛和民族室内乐团不同的音响构造,塑造作者心中的羌山形象。

景徐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

《格萨拉的索玛》

在彝语中,“格萨拉”是“世上最美好的地方”,“索玛”是彝人对杜鹃花的称呼。每年春季,四川盐边格萨拉彝族乡的高山上花海如潮,漫山遍野的索玛花依次绽放,妩媚多姿,随风摇曳,恰如人间仙境。

《格萨拉的索玛》为月琴与民族室内乐而作的组曲,时长约11分钟,共4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情绪欢快,音乐语言生动风趣,曲调活泼简练;第二乐章(广板),以哭嫁为旨趣,传达了临嫁姑娘心痛欲裂的情感,含蓄而不晦涩;第三乐章(小快板),凭靠衬腔式复调手法,附会于彝歌中虚词帮腔手法,使民歌旋律的情感表达呈现了微妙的变化,既有益于彝歌表达含蓄内蕴的心声,又形象生动地模拟了人与人交流的语辞;第四乐章(急板),旋律简朴、律动强烈,情绪起伏跌宕,传递了彝人表达自我的质朴情感和直白的方式。

《格萨拉的索玛》撷英四川盐边县彝族地区民间音乐,凭借月琴与民族室内乐的叠合,勾勒出格萨拉漫山遍野的索玛彩景;凭仗月琴与民族室内乐的交合,映衬出格萨拉似索玛般灿烂的阿咪子的热情奔放。凭靠月琴与民族室内乐的融合,通感于彝人直爽的性格、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施子伟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云·雪·乐·鼓》

“扎念”藏语意为“悦耳之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广泛流传于藏区各地。当你来到雪域高原,随处可听到扎念优美的琴声,这便是写作这部作品的灵感之源。据传热巴起源于古老的本教时期,是藏族传统歌舞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鼓和铃不仅是本教的法器,也是热巴重要的道具和伴奏乐器。热巴的鼓点分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根据鼓点的不同展开舞蹈,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持手鼓,绕圈走动,翩翩起舞。作曲家希望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炫妙的节韵营造热巴喧腾的舞动场景。本作品的创作将在藏族音乐的材料中层层推进,重点突出藏族独有乐器杂念和热巴鼓的音乐特点。


音乐讲述脚本创作

左芝兰

编剧,词作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导师,戏剧学院副院长,音乐文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比较艺术学学会理事。


非遗艺术家介绍

口弦-吉力么子扎

女,彝族,1989年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省级彝族传统音乐《阿都歌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羌笛-罗洁

青年唢呐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管弦乐学会会员,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交响乐团唢呐首席。

马布-刁继承

男,1951年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国家二级演奏员,乐山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音协单簧管学会理事,四川省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理事、原乐山市歌舞剧团团长。

毕旺-关却才仁【许岗】

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音乐表演,二胡专业),独立音乐人,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产业协会会员,四川省藏族民歌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二胡评委。

月琴-吉胡阿呷嫫【胡立霞】

月琴音乐非遗传承人。曾参加凉山州火把节开幕式、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建昌古城惠民音乐会、凉山州西昌市迎新春文化进基层、西昌市迎新春特色非遗展演、四川省第七届汉彝双语演讲比赛颁奖典礼等演出。

扎木念-措姆

女,藏族,生于1991年9月,2005年至2010年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2010年至2013年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读扎木念专业,2013年12月在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担任扎木念演奏家至今。工作期间,每年都受邀参加藏历年春节晚会,并多次参加国内重大演出动。

热巴鼓-达瓦

男,藏族,生于1971年3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任职于昌都市群众艺术馆,兼任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特聘专家、南京艺术学院民间舞系客座教授。


指挥

肖超

国家一级指挥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博士(在读)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硕士

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


古筝独奏

蒋星怡

青年古筝演奏家

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古筝独奏演员

成都市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会员

文陈子涵

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古筝独奏演员

四川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士

天籁筝乐团团员

四川音乐学院拔尖人才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


乐团介绍

【天姿国乐】是四川交响乐团旗下的国乐品牌,在四川交响乐团党委领导下,以吴灵峰团长主导的乐团班子,坚守【天姿国乐】的艺术方向,珍重前人为之所创造的艺术成果,维护【天姿国乐】良好的品牌形象,继续推动在民族室内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回望【天姿国乐】的源起及历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得力于省内指挥家作曲家们的倾情奉献!特别是在品牌创始人牟岭虹女士求真务实的建团理念和探索创新的艺术主张下,创建了西部首支女性职业民族室内乐团,并请指挥家唐青石为之命名【天姿国乐】。

在艺术追寻的历程中,获得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高为杰、李复斌、史志有、马久越等音乐家们的悉心指导,使这支女性团队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尚,领跑在西部民族乐团之前沿。以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理念,弄潮于新时代民族器乐舞台。

十余年来,【天姿国乐】的足迹遍及欧、美、亚、非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多个著名的音乐圣殿彰显了中华国乐高贵典雅的气质!传播了巴蜀灿烂的音乐文化!出色的完成了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各项重大的外宣任务,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天姿国乐】始终坚持贴近民众,服务民众,努力创新百姓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创演的系列器乐音画《情歌中国》荣获四川省两项文华奖、《国乐丹青》以新颖视听的舞台作品赢得观众热情赞誉,刷新了民族器乐的演绎模式,《上善蜀水》以民族交响音画的形式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

【天姿国乐】坚持中华文化传承,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在青年演奏家、新生代艺术管理人才、现任【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副团长熊颖、麦晋西以及首席指挥肖超、常任指挥廖元钰的接力与带领下,根据“天人合一”之思想建立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当代审美气质的乐团音乐季,继往开来的展示着新时代民乐人的风采,2018年【天姿国乐】携手成都永陵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获得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出去”优秀项目前十,被多部央视纪录片拍摄,其中火爆出圈的《国乐的侧脸》点击量达4.2亿,为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谱写着四川与世界的华彩乐章!

FROM: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