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
华乐之声
开 票
当民乐遇上交响乐,
竹笛、二胡配上管弦乐团,
经典改编,全新体验,
名家合作,默契演绎,
这场音乐的盛宴已经备好,
一起来听民乐大师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
同奏“华乐之声”!
演出阵容
指挥-薛源
薛源,1988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多元的音乐家。
自幼学习钢琴的他,起初并未打算走专业音乐的道路。一个偶然的契机,令他决心学习指挥专业。很快,他便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乐队指挥专业,先后师从陈正哲(Christophe Chen)(2007- 2010)及林友声教授(2010-2015),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紧接着,薛源旅居维也纳,在维也纳国立乐与表演艺术大学(mdw)继续深造指挥,师从Simon Pironkoff教授,于2016年底学成归国。
在校期间,薛源也积极参与到阎惠昌与叶聪等前辈的大师班中,习得宝贵的中乐指挥知识。2014年薛源一举获得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并同时摘得最受乐团喜爱奖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这只是薛源参加的第二场指挥赛事,早在2011年,他便在第二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是该届大赛最年轻的获奖选手。而在2017年的第55届萨松指挥大赛上,薛源一路杀进十二强,在这一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指挥大赛中,是成绩最好的亚洲区入围选手。
虽然在比赛中一帆风顺,但薛源的热情始终更专注于舞台本身。早在学生时代,他出色的课堂表现就为其赢得了更多的舞台实践。从2010年上海音乐学院推出“未来指挥家”音乐会开始,薛源就频繁地在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浙江省民族乐团、青岛交响乐团等职业院团的指挥台上积累经验。2015年,薛源入选“全国青年指挥培养计划”,在俞峰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与中央歌剧院的合作经验。
当然,到目前来说,薛源最重要的经历是创办了上海彩虹室内乐团,在他与小伙伴们的辛勤耕耘下,乐团成功立足于上海并着眼于未来。自从2013年乐团首演“礼赞青春”音乐会开始,一年一个台阶,稳扎稳打。2017年乐团先后与德国钢琴家及日本合唱团同台献演;2018年起推出音乐季(半年一周期);2021年起在深圳、佛山、厦门、苏州等地巡演“继承者”等系列音乐会。在2020年末,薛源与乐团更是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创举:在十天内,用三场音乐会,完整演奏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直到今天,上海彩虹室内乐团仍然是不受政府补贴和企业赞助的民营乐团,薛源一直是乐团的艺术总监。
薛源在彩虹的活跃表现也吸引到上海交响乐团的关注,2019年起,他受邀担任上交音乐季中“晚高峰音乐会”的策划、主持兼钢琴演奏。至今二十多场晚高峰音乐会,薛源不断推陈出新。即使经历三年疫情的阻挠,也不曾打断这一品牌的热度,“晚高峰音乐会”连场售罄。
在中乐领域,2016年,薛源与香港中乐团合作了两场“冠军之夜”音乐会,高质量地完成了两套高难度的中乐作品。2018年,他受邀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与歌唱家刘扬献演于京城。2021年,以钢琴家 身份与二胡大师姜建华献演于南京,并将于2023年指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姜建华及笛子大师张维良合作演出。
除了指挥,薛源一直保持着相当的钢琴演奏强度。自2019年起,薛源每年都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独奏会。以独奏身份,他与乐团演奏过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及莫扎特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在“薛源和他的朋友们”、彩虹Pro系列、上交晚高峰等室内乐演出里,都能看到演奏钢琴的他。
在台前与幕后切换多重身份,薛源一直乐在其中。因为他认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不论东西、或独与众,都指向同一音乐之神。
竹笛-张维良
有“笛箫圣手”美誉的民乐大师张维良,不但是中国笛箫音乐的代言人,更是跨界音乐与跨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从艺半个世纪以来,他在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研究、艺术策划领域都颇有建树。他不仅有深厚的传统音乐造诣,也是国际公认的诠释现代笛箫埙音乐的权威演奏家。张维良的艺术成就使他的职业生涯成为了民族音乐家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了国际乐坛上极具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
早在1986年,张维良就灌录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此后他在中国唱片总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雨果唱片、龙音唱片、风潮唱片旗下录制了近30张专辑。此外,张维良多次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国际知名导演合作,曾在《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多部国际获奖电影中担任笛箫演奏。2005年,张维良策划并创作了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全部音乐作品,而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还担任了大型团体表演《自然》配乐的作曲、配器以及笛箫演奏等重要角色。
张维良出生于苏州,8岁时开始学习笛箫,后来又开始学习埙。1977年,张维良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冯子存等名师。1982年,他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此后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笛箫埙音乐的创作、演奏和研究,先后创作了近150部作品,不断拓展乐器的表现能力,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贡献良多,曾受《华盛顿邮报》、《独立报》、《费加罗报》和《人民日报》的高度赞扬。
张维良也是中国笛箫埙音乐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的重要推手。他最早发起并实践了“新民乐”这一理念,提倡将西方音乐元素、现当代作曲技法与传统的笛箫音乐进行融合,致力于为传统民乐加上“国际听觉”。早在1987年,他就和韩中杰指挥的中央乐团合作,首演了一系列现当代笛箫协奏曲。此后,他多次与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研中心合作,创作的笛箫与电子音乐结合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譬如录制的唱片《天幻箫音》,参与的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等,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在“新世纪音乐”领域走向国际的先行者。
而在策划新颖的合作项目和创作新曲目的过程中,张维良与多位国际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进行合作,创作了一系列新颖作品,如郭文景《竹枝词》、陈其钢《三笑》、乔伊·霍夫曼《水的光影》,又先后创建了华夏室内乐团、华夏民族管弦乐团及中国竹笛乐团,让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笛箫埙音乐成功走向国际。
张维良的演奏足迹遍及中国、韩国、日本、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曾在如维也纳金色大厅、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伦敦南岸中心、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琉森音乐厅、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等世界各大主要音乐厅举办演出;合作过的乐团有伦敦爱乐乐团、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广州交响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张维良也曾受邀在广岛亚运会艺术节、法国夏季艺术节、里昂现代音乐节等多个国际音乐节上登台。2014年,张维良应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邀请,成为第一位在唐宁街10号演出的中国民乐艺术家。
张维良已经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超过40年,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并在国内各大主要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2021年,为纪念个人从艺50周年,张维良在国内举行了8场以“梦境“为主题的独奏音乐会巡演,演出足迹遍及多座国内知名剧院,如北京国家大剧院、江苏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这一近年国内少有有的优质民乐专场音乐会巡演,全面呈现了张维良凝聚半个世纪的艺术精华,并广受各地观众好评。乐评人修海林写道:“ 张维良每次都有新的表达,有亮点,反映了他独特的追求,也看得出张维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双向观照中的探索与表达。”
二胡-姜建华
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姜建华10岁开始跟随舅舅唐春贵学习二胡,197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师从安如砺、兰玉松、刘明源、张韶等老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姜建华夺得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汇演比赛最优秀奖(二胡组第一名),1986年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演奏员”职称。
姜建华从14岁开始,多次被选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的独奏演员出访演出,足迹遍布亚、欧、美、非、大洋几大洲。1978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时,被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所感动。翌年,在小泽征尔的邀请下,姜建华登上著名的坦格伍德音乐节,与小泽征尔亲自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公演,获得巨大反响。1980年指挥大师卡拉扬在访华时,被姜建华的演奏所感动,称其演奏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乐,并当场邀请她前往德国学习和演出。
1986年日本三得利音乐厅落成庆典音乐会上,姜建华受邀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新日本交响乐团演出了日本作曲家安生庆的现代作品二胡协奏曲《风影》。1989年4月,在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卡拉扬的邀请下,姜建华与小泽征尔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再次成功演出了这部作品。她超凡的演奏技巧与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和音乐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7年,在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负责配乐作曲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担任二胡演奏,在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斩获最佳电影配乐奖项。他们此后又进行多次合作,反响非凡。1988年,日本作曲家协会授予姜建华特别会员称号。
1990年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落成10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姜建华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何占豪的二胡协奏曲《莫愁女》,随后与上海交响乐团一起,在美国多个城市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巡演;1995年在庆祝小泽征尔60岁生日音乐会上,姜建华与音乐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家阿格里奇等音乐家同台庆祝,并演奏了新版二胡与管弦乐的委约作品《二泉映月》;同年与新日本交响乐团再次合作,在三得利音乐厅演奏作曲家石井真木的二胡协奏曲《飞天颂歌》,翌年又在北京音乐厅公演此曲,均获得巨大成功;1999年,姜建华参加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日巡演,演奏了杨立青的二胡协奏曲《悲歌》等作品。
2002年和2005年,姜建华分别被上海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邀请,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2007年,姜建华回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工作。2008年北京新年音乐会上,姜建华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十里墩山歌》与《二泉映月》。2012年参加“光荣绽放—CCTV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音乐会”。此外,从2016年起,姜建华也在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等国的多个音乐节上登台献演。2019年,姜建华于国家大剧院2019新年音乐会上,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良宵》与《热情的探戈》。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与新日本交响乐团在东京歌剧城音乐厅合作演出了《红梅随想曲》。2021年,姜建华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该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与国际化公演接轨,受到观众的狂热支持。作为独奏会公演超2000场次的国宝级演奏家,姜建华以其多年积累沉淀的国际化音乐语汇和对二胡表演艺术的热忱,与海内外听众共享着钻石般的艺术结晶。
姜建华从艺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唱片公司、哥伦比亚唱片公司、JVC唱片公司出版了20余张专辑,其中《故乡热情》在2003年荣获全日本唱片协会颁发的金唱片大奖特别奖;此外,曾与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米兰室内乐团、NHK交响乐团、新日本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世界顶尖乐团合作。
从1996年起,姜建华被日本高崎艺术大学(现创造学园大学)聘任为特别教授,率先在日本的艺术大学中开设二胡演奏专业,从而为中国二胡在日本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回国任教后,教学成果突出,无愧为“国乐鸣音于世界的领路人”。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中国唯一一支以人民音乐家“聂耳”命名的交响乐团,是云南唯一拥有独立建制的交响乐团,隶属于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由原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1997年组建)与昆明交响乐团(1987年组建)整合而成,乐团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自2016年起,乐团聘请著名指挥家黄屹担任首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2023年指挥家孙一凡出任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著名钢琴家张昊辰担任2023-2024音乐季驻团艺术家,致力于把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打造成一支一流水平的职业化交响乐团,打响最具昆明文化特色、艺术品位的昆明城市名片。
多年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坚持以业务建设为中心,抓训练、抓管理、抓作风,不断提升演出水平,把交响音乐民族化作为己任,组织创作了大量云南原创交响乐作品。乐团每年公益演出达100多场(每年举行20多场重要音乐季演出),在社会交响音乐文化普及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受春城人民和广大乐迷的欢迎。2012年人民音乐家聂耳诞辰100周年,以人民音乐家命名的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玉溪掀起了纪念聂耳的活动,同时远赴北京、上海进行巡演;同年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交响乐电视展播并获得好评;为了宣传美丽的昆明,乐团连续五届于重庆、银川、乌鲁木齐、内蒙古、成都参加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周;2013年新创作推出《高原情怀》《丽江风》《拉祜野阔》,在银川、成都、贵阳等地巡演获得巨大成功;2014年1月乐团携《高原情怀》《丽江风》《拉祜野阔》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新剧目展演”取得了音乐创作两个“一等奖”、演奏“新剧目优秀奖”的好成绩;2014年创作推出交响组曲《滇池——母亲湖之恋》在昆首演获得一致好评;2014年乐团携云南新原创作品参加“中国第五届中国重庆音乐季”演出获得广泛赞誉;2014年8月乐团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比赛获两个金奖、五个银奖;2016年7月又斩获四个金奖,受到了大赛组委会和新加坡观众的好评,实现了云南国际比赛获奖零的突破。2015年在参加厦门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中,乐团获得两金的好成绩。2016、2017年连续两年参加“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每年公益演出10场。
2017年10月,乐团作为中国西部唯一一支交响乐团受邀参加了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并世界首演了管弦乐作品《阿诗玛》组曲,该作品由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邹野先生根据电影《阿诗玛》(原作者:罗宗贤、葛炎),改编创作。
2018年委约著名作曲家崔炳元先生以讲武堂军歌为基本素材改编创作交响曲《讲武堂记忆》。同年,交响组曲《阿诗玛》专辑荣获十大发烧唱片榜“2018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奖”和“年度最佳交响组曲专辑奖”两项大奖。
2019年,交响组曲《阿诗玛》专辑荣获第三届唱工委音乐奖“最佳古典原创专辑”。乐团在2019-2020音乐季中委约著名作曲家邹野先生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根据聂耳作品改编创作了大型交响合唱《启鸣之声》;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题材创作了交响乐《彩云之南》。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和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黄屹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千人交响乐”,与16支乐团共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中国交响最强音。
2020年,乐团携交响组曲《阿诗玛》赴沪参加“上海夏季音乐节”,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2021年,创作交响套曲《彩云之诗》,在“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中一举拿下“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两大奖项。同年打造《“听音乐·学党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6月,参加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10月,参加COP15《“春城之邀”— COP15招待会》。
2022年,乐团参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集体委约创作交响音诗《千里江山》。3月,创新推出“鲜花音乐会”品牌演出活动;7月,参加“2022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昆明推荐会”,广受好评,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8月,携手著名指挥家于海共同打造“我们的国歌”主题演出活动。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为提高乐团整体业务能力,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余隆、克里斯蒂安·艾华德、米哈尔·盖兹、唐纳德·波特内尔、卞祖善、张国勇、吕嘉、杨洋、李心草、林大叶、夏小汤、朱其元、黄佳俊、洪毅全等人合作演出。邀请了国内外著名钢琴家:张昊辰、刘孟捷、宋思衡、黎卓宇、王雅伦等;小提琴家:吕思清、宁峰、黄蒙拉、王晓明、约瑟夫·伊万诺、木岛真优等;大提琴家:秦立巍、田博年、赵静等;歌唱家:戴玉强、么红、宋元明、沈洋等,并且得到了刘云志、陈允、徐东晓、金辉、王琳琳、肖超、司马健楠等专家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2016年我团举办了首个音乐季,通过音乐季既锻炼了队伍,促进演奏家增长见识,又提高了乐团的演奏技能和经验。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一直把交响音乐民族化、普及交响乐、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作为义不容辞的工作。乐团着力挖掘云南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大批精品交响乐,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排演更多高质量的交响音乐作品来服务群众。
演出信息
【演出名称】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
华乐之声
【演出时间】
2023年11月10日(周五)20:00
【演出地点】
云南省大剧院 音乐厅
【演出单位】
指挥:薛源
竹笛:张维良
二胡:姜建华
演奏:昆明聂耳交响乐团
【演出曲目】
关乃忠
竹笛协奏曲《蝴蝶梦》
吴厚元
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
刘天华、阿斯托尔·皮亚佐拉(邹航改编)
《良宵与自由探戈》为二胡与管弦乐队改编
【演出时长】
约90分钟
【演出票价】
100/180元
【优惠政策】
双人套票
180元*2=360元 298元
参与爱乐卡兑换
【购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