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鼎艺团全新推出《声态不息》 自然生态省思与华乐室内乐
鼎艺团 华音网 2023-11-18

新加坡,2023年11月8日 - 鼎艺团全新推出《声态不息》,一场独一无二的音乐会,通过采集生态与大自然的声音,结合华乐室内乐、寻找生态之美、带领大家走一趟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音乐之旅,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

《声态不息》巧妙地融合了令人陶醉的音乐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邀请观众深思人类与壮丽的自然景象之间的关系。音乐会由鼎艺团驻团指挥黄德励担任创意总监,携手舞台导演 / 戏剧研创洪小婷、声音艺术设计及作曲家庄立权。本地知名作曲家John Sharpley、马来西亚知名作曲家余家和以及布景及艺术装置设计师锦和郭思妤,将华乐室内乐、音效设计、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装置完美结合,通过引人深思的叙事,发掘大自然的宏大辽阔和人类之规律与关系,并探索如何建立和谐共存。

两位作曲家通过不同的作曲手法创作,John Sharpley通过理解《道德经》中的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以视、听、搏感受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余家和坚信的是: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艺术家通過其艺术语言与自然沟通,以及对自身环境的关系在这個世纪变得越來越重要。

“多年前,我在艺术科学博物馆看到了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品,” 鼎艺团驻团指挥黄德励回忆道。“它描绘了一片海洋中的冰山,但仔细看,它原来是一只漂浮的塑料袋。我希望改变大家对音乐只能是消遣及娱乐形式的这种墨守成规的看法,它也可以传递强有力的信息。受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歌颂大自然的启发,我希望通过我们的音乐,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担当起保护大自然的社会责任。”

当被问观众能在这场音乐会期待什么时,舞台导演洪小婷说:“音乐绝对令人惊艳,而舞台将采用生态舞台设计的方法、由一个非常出色的创意团队打造,我希望舞台设计能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充满希望、惊叹以及城市居民如何与自然环境共存的紧迫感中。”

《声态不息》音乐会将带给观众独特的沉浸式 “森林浴“ 体验环节,让观众放松身心,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著名古琴演奏家钟之岳也将在本场音乐会中演绎全新委约的作品,通过这件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歌颂大自然之壮丽,赞颂华乐之美,将观众带入一个人类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

“人类与大自然是否能在城市环境中共存共生?“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声态不息》的核心。鼎艺团邀请大家一同共谱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音乐会将于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晚上7时30分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室举行。

《声态不息》音乐会票价为 $28(不含手续费),通过 SISTIC 售票(购票链接)。学生、老年人(60 岁及以上)和 全职现役军人优惠票价为 $20。百盛卡(PAssion card)、战备军人协会(SAFRA) 和华侨银行艺术白金卡持有者可享有 15%折扣,其他华侨银行卡持有者则可享受 10%折扣。

关于鼎艺团

成立于 2007 年的鼎艺团,是新加坡最杰出的华乐室内乐团之一,宗旨在通过演奏华乐传统音 乐与跨流派现代作品,弘扬与推广新加坡华乐室内乐。成立翌年,乐团成功首演多部由海内外 作曲家创作的优秀华乐室内乐作品。预知更多详情,请浏览鼎艺团网页 www.dingyimusic.com。

黄德励,创意总监及指挥

黄德励

自求学时期就对指挥抱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在郑朝吉博士的影响与教导下,指挥成为了他的梦想。2014年,黄德励成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杨又青教授,他也在多位著名指挥大师如叶聪的悉心指导下学习指挥艺术。他希望以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升鼎艺团的艺术水平。

2013年,黄德励被选上台北市立国乐团举办的国乐研习营-指挥大师班,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以及瞿春泉老师担任指导。续2015年被选上新加坡华乐团指挥工作坊,在指挥家叶聪的悉心指导下,指挥新加坡华乐团。

黄德励在2004年与2006年获得福建会馆艺术奖学金,2014年荣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艺术奖学金攻读指挥硕士学位。他也多次代表新加坡出访多个国家与地区演出,如中国、英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

黄德励于2016年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举办黄德励指挥硕士音乐会暨顾冠仁先生新江南丝竹作品音乐会,与顾冠仁先生联合执棒。同年

也担任亚洲文化交响乐团指挥,也被新加坡海峡时报报导他为新加坡杰出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得主之一,并为其做专访报道。

洪小婷, 舞台导演 / 戏剧研创

洪小婷

是一名全方位的自由业剧场工作者(演员、导演、戏剧研创兼引导师);同时,她也是实践剧场(新加坡)的实践艺术工作者及实堂的节目策划员。

在她的生态剧场实践中,除了考量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不同程度的生态实践整合,她也将东南亚饮食文化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进一步探讨、表达生态问题。她的相关作品《休息实间》,在2022年获邀于“WSD世界剧场设计展”(卡尔加里)巡回演出,并在同年度获得“#CreateCOP27”的荣誉提名,响应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

身为一名演员,小婷近期参与的作品有:实践剧场《都是当兵惹的祸》和《四马路》。身为一名导演,小婷的作品包括:《Extinction Feast》(2021新加坡作家节;2022)和 《Pickle Party》。

小婷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当代艺术学院(LICA),在校时获颁“LICA戏剧杰出成就奖”。

庄立权, 声音艺术设计及作曲家

庄立权

出生于1975年,是一位热爱哲学、文化和艺术的新加坡作曲家。立权的音乐和声响设计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作为一位新加坡作曲家和声音艺术家,他与戏剧、舞蹈、建筑、电影制作和视觉艺术从业者合作。他的创作成果包括音乐创作、声音设计、特定场地艺术、装置、自由即兴创作,以及探索跨不同表达模式进行对话的协作工作。

John Sharpley,作曲家

John Sharpley

是一位作曲家、钢琴家、教师和作家,也获得了波士顿大学音乐作曲博士学位,休斯顿大学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音乐学院的音乐文凭。他的作曲老师包括迈克尔·霍维特、大卫·德尔·特雷迪西、约翰·哈比森和伦纳德·伯恩斯坦。他曾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经常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大学和音乐节上亮相,包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澳大拉西亚钢琴教育研讨会(墨尔本)、伊利诺伊韦斯利安大学、德克萨斯音乐教师协会大会、横跨海洋国际音乐节(多伦多)、康考迪亚大学(蒙特利尔)、旧金山州立大学、香港亚洲艺术节、亚洲作曲家同盟音乐节、声音的宇宙(新加坡)和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我们的音乐基金会。身为一位热衷即兴演奏的音乐家,他开发并教授了一门为期三年的即兴演奏课程,该课程在新加坡的拉萨尔艺术学院开设。

他的书《We Are Music: An Existential Journey Toward Infinity》,由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即将发布。

荣誉包括得到德克萨斯音乐教师协会年度作曲家奖、美国电影鹰奖、纽约电影节奖以及斯坦福大学(美国)的认可。John Sharpley’s的作品包括交响乐作品、歌剧、戏剧、电影和舞蹈音乐、室内乐、歌曲和钢琴独奏作品。曾演奏和录制他的作品的乐团包括新加坡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圣彼得堡(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谢菲尔德风乐团(芝加哥)、唐弦四重奏、鼎艺团、南洋乐集、墨尔本年轻之声合唱团、台北室内合唱团和墨尔本桥梁合唱团。他还与摇滚乐队R.E.M.合作,为他们的专辑《Up》中的歌曲《Lotus》创作了音乐。

余家和,作曲家

余家和

是一位马来西亚作曲家,同时也是笛子和箫的即兴演奏家。余家和被认为是他这一代东南亚作曲家中的重要声音之一。他的音乐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广泛演出。

他获得了马来西亚私立教育合作社颁发的2018年全国杰出教育家奖。2015年秋季,他曾担任克莱尔蒙特斯克里普斯学院的厄玛·泰勒·奥布莱恩杰出客座教授。他曾作为客卿作曲家和演讲嘉宾访问过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2013年和2014年)、约克圣约翰大学(2014年)、耶鲁-新加坡学院(2017年)、爱荷华州立大学(2015年)、天津音乐学院(2017年)、马希多大学(2017年)、广西音乐学院(2014年、2015年、2016年)。

作为富布赖特驻校学者,余家和于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音乐学院任教。

余家和曾担任2009年吉隆坡当代音乐节的节庆总监,2013年和2015年 SoundBridge 音乐节的节庆总监,2014年至2016年担任马来西亚当代作曲家协会主席,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马来西亚雪邦再也实基学院的高级讲师。

钟之岳,古琴演奏家

钟之岳

身为上海音乐学院高层次引进的杰出人才,担任民族音乐系副教授兼硕士研究生导师,颇具声望。他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资助,并在上海高校中被授予“青年东方学者”的荣誉称号。此外,他还在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清莱皇家大学以及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等多所知名院校担任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积极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自幼学习音乐,他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徐超铭教授主修笙演奏、戴晓莲教授副修古琴演奏专业,并先后师从作曲家黄磊、徐坚强及罗伟伦学习作曲。本科期间,以优异的成绩,破格提前一年毕业,并被推免保送成为上音首位笙硕士研究生。他也是本院民乐系历史上唯一一位双料殊荣获得者。

郭思妤,布景及艺术装置设计师

郭思妤

是一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热衷于实验和研究工作。她将设计视为与文化和社会历史相互关联和交织的,表现在不同的尺度上。

她的专业经验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花艺、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身为一位艺术家,她喜欢利用采集的植物材料,并对热带林业充满兴趣。她早期从事建筑保护工作,对设计意图和执行作为叙事工具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用来讲述历史或材料性质的方式,而这些材料本身并没有声音。

锦,布景及艺术装置设计师

是一位制作者、装置艺术家、音乐家、教育者和合作者。她曾经是一名平面和网页设计师,对培养用户体验(UX)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发展音乐和艺术实践。从2016年起,她放慢了接受商业设计项目,继续多元化自己的技能和教育和戏剧领域的熟练度,与2021年获得了伦敦金史密斯学院教育与实践硕士学位,获得了卓越通过成绩。

通过跨足设计、音乐、艺术、教育和戏剧领域的实践,锦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各个领域的思想和实践,利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多方位吸引观众体验的方式。受思想和观众体验的驱动,她继续创作那些挑战和改变观点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涉及社会问题的作品。她目前的兴趣在于可再生制作,并围绕再利用、自然制作和材料废弃物的再加工开发教育方法。她在巴厘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师从当地竹木大师学习竹木建筑,继续磨练作为一名制作者的技能,利用废弃、不受欢迎、收集和找到的材料,同时倡导有意识的消费和创造。她创建了(Dying Trades)平台,致力于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探索和实验。它还为其他制作者提供资源,为探索和保护逐渐消失的传统制作形式提供了空间。身为跨界创作者和制作者,她以思想和概念为生,不受形式限制。

供稿:鼎艺团

编辑:李礼 Ricky

FROM:华人号:新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