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上海民族乐团原创艺术教育品牌
“海上乐谈”迎来了第四期活动
本期《诗乐涤尘》线下艺术导赏活动,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担任导赏嘉宾,以讲演结合的形式,引领观众徜徉中国古诗与古典文学的海洋,一起在国乐经典中发现和感悟中国人的诗意与生活哲学。
骆玉明老师知识渊博、言辞精湛,以通俗易懂的解读发掘诗的内涵、凸显诗的意境。为相关国乐作品赋予新的聆听感受。活动现场由乐团艺术教育部主任温婷婷老师担任主持,同时,上海民族乐团携手咪咕视频进行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近8000人次,将诗词与国乐之美在线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
骆玉明老师首先引领大家走进《江雪》一诗描绘的渔翁寒江独钓图景,使观众徜徉在柳宗元的精神世界之中。上海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钱军对《寒江残雪》的婉转细腻曲调演绎,让观众走进一种无我之境,听后有“曲已终,意未尽”之感。
随后,骆玉明老师带领大家品读白居易长诗《琵琶行》,在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感受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慨叹。乐团琵琶演奏家朱天津以一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生动展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代表佳作,深受观众喜爱。骆玉明老师通过对《牡丹亭》【皂罗袍】曲牌的解读,剖析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演奏家钱军则以笛子独奏,展现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曲情。
活动最后,骆玉明老师讲解了唐代诗人张若虚名篇《春江花月夜》的丰富内涵。演奏家钱军与朱天津共同演绎了根据古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颇具情韵、富有生气的旋律,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呈现观众眼前。
诗乐相通,是心灵的陶冶也是精神境界的升华。“海上乐坛”第四期《诗乐涤尘》活动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接近尾声,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