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音乐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迎来此次欧洲春节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自2月2日,于维也纳音乐厅首演以来,音乐会先后在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杜塞尔多夫城市音乐厅、波兰华沙国家爱乐音乐厅、德国德累斯顿文化宫、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演出7场。
音乐会场场爆满,当地主流观众占比90%以上,美好的中国音色与美妙的中国节日文化在七座城市最顶级的音乐厅为当地观众简述了如梦如幻的中国节日故事,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与好评,得到驻在国使领馆与当地官员的盛赞,在春节期间将来自中国的美好祝福传递给欧洲,跨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藩篱,为欧洲观众打开了了解中国音乐、中国文化的全新视角,为中欧文化交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是中国与匈牙利建交7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中央民族乐团也将此次欧洲春节巡演的收官之站定格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演出的场馆亦是在世界古典乐坛享有盛誉的布达佩斯艺术宫(Mupa Theater)的贝拉·巴托克国家音乐厅。建成于2005年的“艺术皇宫”位于多瑙河畔的拉科齐桥附近,是欣赏高水平音乐会的不二之选,它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独特的材质、炫目的灯光以及精致的细节,让音响效果发挥到极致。该剧院在尊重欧洲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开阔的胸襟不断引入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精彩演出,不仅在对外交流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匈牙利首都的文化新地标。
中央民族乐团的到访受到了艺术宫的热烈欢迎,剧院上空中国国旗、匈牙利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迎风招展,音乐厅内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充满中国传统节日气氛,当中国节日的唯美旋律回荡在这座西方殿堂级的音乐厅中,远眺城堡、耳闻乐音,中国音乐的美好、中国精神的和美以沁润人心的方式传递给观众,每一首曲目结束后,观众席间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音乐会主奏们在演奏结束后于热情的掌声中返场向观众致敬,当整场音乐会在《国风》的恢弘乐音中走向尾声,千余观众齐声鼓掌向乐团表达自己的喜爱和激动之情。返场乐曲《赛马》《花好月圆》的动感和喜庆,让观众再次收获惊喜,乐团谢幕离开舞台后,观众仍留在座位鼓掌叫好,久久不愿离去。
在吴氏策划的支持协助下,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会的圆满结束也代表着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音乐会欧洲春节巡演的正式收官,在春节期间,中央民族乐团自法国巴黎为中法文化旅游年启幕之后,辗转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汉堡、柏林、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波兰华沙以及匈牙利布达佩斯,以《天地永乐·中国节》音乐会奏响最美节日之音,用中国音色沁润人心、用节日文化感染观众,像一位自中华而来的“文化使者”,带着最真诚、最用心、最具新时代色彩的音乐来到欧洲,向欧洲观众展现了中国音乐数千年的厚重底蕴与最富生机的创新发展。可喜的是,我们也因此得到了欧洲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一场场爆满的现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回回起立欢呼,一段段感人回应……让“中国音色”久久地回荡于欧罗巴的上空。
演/出/记/录
自法国巴黎起始,我们在每一座城市都“以乐会友”,向欧洲发出来自中央民族乐团“世界云乐团(CNTO iOrchestra)”的邀约——
在法国巴黎,我们与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共奏合美乐章,以《春节序曲》的旋律为基,将乐团品牌“乐问”带至凡尔赛宫,以即兴演奏进行“问答”,与法国艺术家碰撞出了激情的旋律和友谊的火花。
在奥地利维也纳,我们走进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这座为世界乐坛培养出冯·卡拉扬、祖宾·梅塔等杰出音乐家的百年老校,与校方亲密会谈,探讨在民族音乐领域的合作空间和未来。
在波兰华沙,我们深情触摸音乐家肖邦的艺术脉搏、感受他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我们邀约肖邦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同台合奏《春节序曲》,并得到该学院副校长的倾力加盟,与乐团惊喜演绎《茉莉花》,我们还走进肖邦音乐学院,与校方达成友好共识与合作意向。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我们与李斯特音乐学院的五名学生再奏《春节序曲》,与布达佩斯艺术宫主管深入互动,探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以传承创新“中国之音”与世界合奏,用开放包容的“中国精神”与世界为友,希望在乐团巡演结束后,收获的不止是观众的喜爱,还有来自欧洲各国、各地的音乐之友,通过中央民族乐团“世界云乐团”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家携手,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共同碰撞绽放“和合之美”的艺术火花。
除了“带来”的欢愉和“带走”的喜悦,我们也在欧洲“留下”了中国音乐的种子,与未来联通彼此的纽带。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自1月27日起,在中央民族乐团推动下,五张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文物复原制作的、极富艺术欣赏性与收藏价值的古琴陆续入藏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学院,以及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
此次入藏欧洲著名博物馆与音乐学府的五张古琴均由中央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制作家杨致俭制作。在五场入藏仪式上,杨致俭还现场讲解并演奏古琴。
图片
古琴是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并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国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是君子高洁品行的象征。在中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千古流传,人们也用“高山流水”比喻音律美妙或知己友谊。因此,通过此次古琴的系列入藏活动,我们试图在欧洲寻找中央民族乐团的“知音”,也希望中欧友谊如“高山流水”般长存。
此次入藏的五张古琴均由杨致俭根据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清籁”和“海月清辉”古琴复原制作。工艺精湛,古意盎然。且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清代皇帝精心遴选宫中所藏历代古琴。明辨等级、配置琴匣和琴穗,镌刻 琴名、“乾隆御赏”印玺以及诸多臣工的题咏,填以金银五色。放置于潜邸“重华宫”翠云馆内。其中即有“清籁”和“海月清辉”等传世古琴。因此,它们不但是宋代古琴的标准器,还是按照宋代和清代审美共同创作的艺术杰作,是清宫旧藏之重要文物。

“清籁”古琴受到入藏机构“青睐”——
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长在听完讲解和演奏后按耐不住地上前尝试演奏,并表示一张小小的古琴让他们看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背后的故事也让他们对古琴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肖邦音乐学院院长在入藏古琴仪式后,激动地表示,我们绝不会让这件音乐的精品束之高阁,学校专门设有世界音乐专业,相信这张古琴会让这个专业的学生产生更多研究与演奏的灵感。
布达佩斯艺术宫副总经理在入藏仪式后表示,艺术宫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和频繁的互动关系,相信这张古琴会成为艺术宫与中国音乐链接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