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在经典作品中寻找“国乐初心”
徐颢哲 华音网 2024-05-10



“不像交响乐那么宏大,但这一小时充分展现了中国民乐的韵味。”5月5日,北京音乐厅“国乐初心”音乐季系列音乐会之“国乐初心·琴音小韵”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音乐会结束后,一位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的系列演出之一,这场音乐会尽管时间不长,但《金蛇狂舞》《赛马》《二泉映月》等十首经典曲目的改编充满巧思,演绎灵动自然,在悠扬音韵中追溯“国乐初心”。

本场音乐会为观众带来了不同地域风格的民族音乐作品,江苏名曲《茉莉花》、源自广东的《彩云追月》、偏流行风的《大鱼》、河南古曲《渔舟唱晚》,以及以《天山之歌》《丝路驼铃》这样新疆题材的作品,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极为丰富的体验感。这些作品都是意象和具象交相融合的经典,演出现场,观众的情感一直随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绪而起伏——因《赛马》而激情洋溢,因《二泉映月》而低沉哀愁,因《渔舟唱晚》而心境平和……

致敬经典最好的方式是原汁原味还原经典。本场音乐会上演的《二泉映月》就遵循了这一原则。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员徐子零选择了用二泉琴来演奏这首华彦钧创作的经典,以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意境。二泉琴的琴筒略大于二胡,琴皮也略厚,发声没有二胡那么敏感,由于琴杆偏长,把位随之变长,指距也会偏大,演奏时要摒弃拉二胡时的指距习惯,才能保证音准。另外琴弦也比二胡更粗更软,演奏时运弓和揉弦的力度也都要相应作出调整。音乐照进现实,这部作品让现场很多观众都看到了自己心中的“二泉映月”。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对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印象曲《大鱼》的改编,很见功力。这首古风的作品,以五声调式写成,曲调空灵婉转。作为室内乐编制,改编加入较多声部,达到更加饱满的音响效果。开头和高潮部分,现场观众能听到层次鲜明的对比。作品开头只用扬琴一件乐器,给人一种空灵梦幻之感,随后中阮、大阮“铺底”,增强了中低音区的浑厚感,并贯穿整首作品;第二次主题以弦乐和笛子为主,每一次相同的旋律都用不同的乐器进行组合、编配。乐曲后半部分采用弹拨声部分解和弦把音乐推向高潮,尾声则“做减法”,逐渐减少声部演奏,让乐曲回归平静和美好,引人遐想。

作为一场室内乐演出,本场音乐会上演的《赛马》和《丝路驼铃》等作品,非常考验演奏者互相配合的默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赛马》,长篇幅的极快速炫技段落中不仅运用了抛弓演奏法,还以马头琴技巧模仿马蹄声效,用穿插的二声部配合搭配“强弱远近”等,使音乐有了空间感。这些编排使激昂热烈的赛马场面更加生动且紧张感“拉满”。《丝路驼铃》由三把中阮主奏,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鲜明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一幅极具西域风情的灵动画卷。


近些年,国风民乐凭借独特的艺术表现频频“出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关注。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多样,音色别有韵味,极具地域风格和灵魂个性。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一系列“符合中国气质”的演出,极具现实意义。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正是以独具一格的创新思路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音乐会活动,致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正如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所言,“我们会始终保持初心,精心雕琢每一首作品,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奏,吸引更多朋友们爱上国乐。”

FROM:音乐周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