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艺术处承办的第三届弹拨乐艺术周圆满落幕。此次艺术周以“飞花点翠”为主题,汇聚了古琴、古筝、琵琶、扬琴、阮、柳琴、三弦、箜篌等多种弹拨乐器专业,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化民族弹拨乐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民族弹拨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期数日的艺术周共举办了包括高等音乐院校弹拨乐学科建设论坛、吴蛮音乐工作坊、名家工作坊、专题讲座、师生音乐会、优秀学生音乐会、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新作品音乐会等在内的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浙江音乐学院民族弹拨乐的教学成果和师生风采,也为弹拨乐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一、乐海论道扬弦韵,论坛论艺谱新篇
科研处协办的“高等音乐院校弹拨乐学科建设论坛”,开展了一场高规格、专题性的学术盛会。论坛聚焦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历史发展,结合当前国内外弹拨乐发展现状,探讨当代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弹拨乐器人才培养向多元化、复合型、创新性目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体系建设,展示教学成果风采,推动中国民族弹拨乐与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发表致辞强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日益普及,民族弹拨乐器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等音乐院校应该加强专业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体系建设,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国乐系主任王甫建教授、副主任盛秧教授发表致辞,对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十余所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论坛由于海英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新时代弹拨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实践、古琴非遗传承、柳琴教学法、传统音乐在高校弹拨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当前音乐院校弹拨乐教学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筝艺术、西音民乐系弹拨乐教研室发展、岭南琵琶的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弹拨乐声音色彩的美感追求以及浙江音乐学院弹拨乐教学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宣讲与诚挚交流。这些发言不仅展示了民族弹拨乐艺术的学科魅力与深厚底蕴,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二、群英荟萃展风采,名师聚首传艺道
本次艺术周中以实践性、创新性、多元性为基础的名家工作坊成为一大亮点,通过跨界融合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也是一次新时代民族器乐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其中,《对话吴蛮——畅谈吴蛮的音乐世界》由著名音乐家吴蛮主讲,她与王云飞教授、李鹏程教授、李跞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在《吴蛮音乐工作坊》中,吴蛮教授以其独特的音乐视角和丰富的艺术经验,带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音乐世界。
古筝、琵琶、扬琴、阮、柳琴等名家工作坊各具特色。中央音乐学院吉炜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杨靖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魏蔚教授、天津音乐学院王红艺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王雪梅教授、浙江音乐学院于海英教授、星海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缪晓铮老师、杭州艺术学校国家一级演奏员陈霞芬老师等音乐名家纷纷亮相,他们注重实践导向,通过现场示范、互动环节等方式,让学员们能够亲身感受和学习音乐技巧。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技能,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创作的本质。名师们针对学员们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名家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巧,更以其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在《齐物见心——中国画写意之美》专题讲座中,中国美术学院刘海勇教授以中国画为媒介,探讨了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艺术共通性,并在悠扬的国乐演奏中现场即兴作画引得热烈掌声。讲座主持人温和教授,也结合自己的研究,为音乐学子们提供了全新的艺术思考角度。这种跨界融合的教学方式,为学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视野,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表达音乐。
新疆扬琴名家阿布拉江带来了《新疆扬琴-锵的演奏方法与运用》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新疆扬琴的独特演奏技巧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琴瑟和鸣传雅韵,丝竹共舞奏华章
本次艺术周共举办了14场音乐会,涵盖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独奏到重奏、从经典到创新的全方位展示,充分展现了弹拨乐的独特魅力和学院师生们的精湛技艺与音乐底蕴。
本次艺术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才艺的绝佳平台。从“锦瑟华年——弹拨教研室本科优秀学生音乐会”到“乐咏暮春——弹拨教研室研究生优秀学生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也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学生们通过精心准备的曲目,展现了他们对弹拨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学院弹拨乐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果。
在音乐会中,多场师生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尤为引人注目。如“妙音连珠——李跞琵琶教学汇报音乐会”“指上弦歌——杨婧琵琶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风华筝茂——白洋古筝师生系列音乐会之二”“竹露清音——徐艺芳扬琴重奏教学专场音乐会”“琴韵筝声——章怡雯古琴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雏凤清声——贾真珍柳琴、阮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才华,也展现了浙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造诣。
除了经典曲目的演绎,在“灿烂音画——魏敏扬琴新作品音乐会”中,观众们能够欣赏到由魏敏副教授创作的扬琴新作品,感受弹拨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活力和创新。这些新作品不仅丰富了弹拨乐的艺术内涵,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新颖的音乐体验。
在音乐会中,“琴瑟和鸣——弹拨教研室重、合奏教学汇报音乐会”等通过重奏和合奏的形式,展示了弹拨乐在团队协作和整体音乐表达方面的魅力。师生们的默契配合和精彩演绎,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弹拨乐艺术的和谐与美妙。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弹拨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此外,本次艺术周还注重多元音乐文化的展示。如“锵音流韵——新疆扬琴教学汇报专场音乐会”,通过展示新疆扬琴的独特艺术魅力,让观众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的弹拨乐艺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拓宽了观众们的音乐视野,也促进了民族弹拨乐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浙江音乐学院第三届弹拨乐艺术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民族弹拨乐教育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艺术周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品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国审美旨趣。通过交流互鉴和凝聚共识,努力探索民族弹拨乐从观念到形式、从内容到技法的多层次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吸引力。
展望未来,浙江音乐学院将继续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中国民族器乐的独特审美品格、创新民族弹拨乐教育的发展道路,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