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起创办了“青年作曲家计划”,面向全球青年华人作曲家征集和遴选管弦乐作品,为入围展演作品组织演出。经过13年的赓续发展,“青作计划”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严肃音乐作品创作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公益艺术计划品牌。在成功举办的前七期“青作计划”中,共吸引海内外410余位作曲家踊跃参与,共计收到作品480余部,为70余部作品提供由专业乐团进行的演出机会,逾10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聆听演出。
2024-2025年度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现正式启动,将持续至2025年12月,历时两年。本期青作计划延续第七期对中国弓弦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创作的关注,期待着二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传统乐器在现代音乐语境中的创新演绎。“青作计划”给予作曲家充分的自由空间,在创作上,除了必要的乐团编制和曲长等基本要求外,不设命题限制,鼓励作曲家追随自己的内心,创作出真正体现个人艺术追求的作品,同时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递交作品日期截止后,国家大剧院将组织由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学术背景的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艺术机构管理人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参选作品进行多阶段评审。评审过程分为预评、初评、展演、复评和终评五个环节。评审团将将继续秉承评委之间不接触、不沟通、不开会商议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一位评委的独立意志,确保每一部参选作品都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通过初评入选青作计划展演的十部作品将获得国内乐团公开演出的机会;入围终评的五部作品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公开演出,让更多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见证青年作曲家作品的专业呈现。国家大剧院还将为入围终评的作品录制专辑并出版发行,以促进优秀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对于最终获得优胜的三部作品,国家大剧院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协助作曲家们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提升。
图片指挥与作曲家在终评音乐会走台现场
第四期青作计划终评音乐会现场
首席评委宣读往届优胜者名单
往届青作计划终评音乐会现场评审
过去几年中,多届获奖作品得以在世界各地由多个乐团演奏,充分展现了青年作曲家计划的广泛影响力。本期计划在终评阶段,组委会还将组织参观交流、研讨会等系列延伸活动,为作曲家们提供与业界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也为中国民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的交流搭建更为通畅的桥梁。
往届青年作曲家与评审专家研讨
投票产生“乐手最喜爱的作品”
图片指挥与作曲家在往届终评音乐会排练现场
第八期“青作计划”在终评阶段特别增设“乐手喜爱的独奏者”和“民乐专家最喜爱的作品”两项荣誉,旨在进一步鼓励和表彰在独奏演绎和民乐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获选的独奏者和作品将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26乐季中合作演出,再次展现优秀民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本期计划聚焦于弓弦乐器的创作,未来还将拓展到其他乐器领域,旨在为整个中国音乐界的年轻一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往届青作计划评委与作曲家合影
报名即将开始,关注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和公告。报名方式详见《国家大剧院第八期青年作曲家计划章程》。“青作计划”期待与你一起,再次扬帆,共同书写中国音乐新的篇章!
摄 影:王小京、牛小北、肖一
2024-2025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章程
一、总则
本计划由国家大剧院主办,每期历时两年。第八期计划于2024年5月底正式启动,并于2025年12月底结束。
本计划的参选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全球华人,且年龄为45周岁以下(1979年5月1日以后出生),正在从事作曲或相关专业学习或工作的自然人。
本计划将邀请海内外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相关机构负责人、艺术/音乐总监等组成专家评审组,以审看作品乐谱、审听作品录音、现场演奏评审等形式,最终评选产生3名优胜者。
专家评审组成员的具体名单将由国家大剧院根据计划进程另行公布。
二、参选作品要求
1. 作品应为中国弓弦乐器(如二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管弦乐队最大编制不超过如下标注:
木管 2(可包括短笛)/ 2(可包括英国管)/2(可包括低音单簧管)/2(可包括低音巴松);
铜管2/2/2/1件;
弦乐12/10/8/6/4件。
-非必选非定量乐器:
打击乐(常规乐器,可包括定音鼓):0-3人;
竖琴0-1人
2. 作品时长应为12-15分钟,其准确时间长度须清晰标注于总谱第1页左上方。
3.作品须以干净清楚的总谱进行投稿,所提供乐谱电子版须为PDF格式,可直接打印的A3尺寸。全谱谱面除标明作品名称以及作品简要介绍以外,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个人信息,不得出现任何与谱中音乐无关的标记。
4. 作品的编制须详细标注在总谱的扉页上。
5. 作品音频建议为mp3格式, 鼓励高还原度的音频,胡琴独奏部分允许由真人录音(费用自理)。
6. 作品必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作品,改编作品不在本计划征稿范围之列。
7. 作品必须创作于2020年之后,并且尚未在任何作曲赛事中获奖,尚未在任何商业演出中发表或演出。作品如进行过非商业的学术性演出,需提交相关说明性材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节目册、演出录音、演出报道等。
8. 每位参选者限投报一部作品。
三、作品评审
递交作品日期截止之后,国家大剧院将通过专家评审组,对所有参选作品进行评审、选优。评审将按如下步骤分阶段进行:
1. 预评:2025年1月,评审出不多于20部作品进入初评阶段。
2. 初评:2025年2月,评审出不多于10部作品进入展演及复评。进入展演及复评的作品原则上除记谱错误接受适度修订外(需事先向组委会提交详细的修订说明并获准),不接受其他任何修改。
3. 展演:2025年4月至10月,国家大剧院邀请职业乐团,对通过初评的作品在国内分别进行公开的音乐会展演。展演乐团的确定及展演作品排练时长将综合演出乐团、指挥、主办方音乐会时长等因素确定。其中,弓弦乐器独奏者由作曲家自行选择,需为25岁以下的青年演奏家,独奏者演出费用将由国家大剧院根据统一标准支付。
4. 复评:展演结束之后根据展演录音评审出不多于5部作品进入终评。入围终评的作品如需修改完善,需向组委会提供必要的修改说明并获批准,提交修改乐谱的截止时间为终评音乐会排练开始一周之前,逾期组委会将拒绝接受修改的乐谱。
5. 终评:2025年12月,举办终评音乐会暨公布终评结果典礼,国家大剧院邀请职业乐团公开演奏5部作品,并从中选出不多于3部优胜作品。
四、对入围终评作品和独奏者的支持与推广
国家大剧院将对入围终评音乐会的5部作品进行录制,并出版发行《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作品》专辑CD。
国家大剧院将与本期计划的3部优胜作品作者签署协议,提供一定经费用于其对本次参评作品的修改提高及推广。
终评音乐会阶段,还将由乐团评选出一位“乐手最喜爱的独奏者”,由民乐专家评选出一部“最喜爱的终评作品”,该作品将与“乐手最喜爱的独奏者”合作,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2026乐季中再度演出。
五、相关费用
参选者为参与本计划而产生的报名材料准备、总分谱电子版制作等相关费用,均由参选者自行承担。对于通过预评而进入后续各个评审阶段的作品,其总分谱印制、乐团排练、乐团演出等费用,均由国家大剧院负责承担。
对于进入展演和终评的参选者,如需参选者来演出现场配合有关工作,则其当地住宿、城际交通等费用,均由国家大剧院参照北京市相关政策标准承担。
六、相关权利
1. 参选者应当是参选作品的作者,并独立享有参选作品完整的著作权。如参选者在报名时已与任何出版社签署长期版权代理协议,则应在其提交的报名材料中明确注明相关情况,其作品发表时间不能早于本计划展演,必需保证本计划展演为该作品的首演。
2. 通过初评并获得作品展演资格的参选者,须同意将如下权利无偿授予国家大剧院:
(a)对作品的乐谱、录音、录像及任何形式的音像制品进行商业性使用(仅限一次性用于本期终评作品出版发行)的权利;
(b)自本期计划结束之日起,对参选作品拥有为期两年的无偿演出权;
3. 所有参选者按本《章程》约定之方式提交参选作品之后,即视为作者已经知晓并同意本《章程》所有约定及要求。
4. 参选者必须确保本人提交信息及作品的真实性,如有任何虚假、舞弊或违反本章程规则之行为,国家大剧院有权随时取消其参选资格。
5. 本《章程》及相关附属文件均以中文书就,并附有英文译文。如中文文本与英文译文之间出现任何不一致,应以中文文本之语义为准。
6. 专家评审组对参选作品所做评判均为最终决定,且专家评审组有权做出仅选择不足3部作品作为优胜作品的决定。国家大剧院保留对本计划有关的任何安排做出变更的权利,并会通过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对有关变更予以及时发布。
对本《章程》及本计划的任何相关安排所产生的任何疑义,国家大剧院保留最终的解释权。与本计划有关的任何未尽事宜,均应由国家大剧院进一步制定规则并进行解释。
七、报名方式及报名时间
1. 本期计划将采用线上报名方式。
2.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2024年10月7日9:00时至2024年12月20日18:00时,报名链接届时在国家大剧院官网发布。
八、信息查询
本计划组委会将不晚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所有报名材料和参选作品的审核,通过材料审核的作品将直接进入预审阶段。如有异常信息,将与参选者本人联系沟通。
如有其他未尽事宜,参选者可或通过如下方式联系沟通:
电话:+86-10-66550593 +86-10-66550237 (工作日10:30-16:30)
邮件:youngcomposer@chncpa.org
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组委会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