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大型原创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旭日东方》在京首演
华音网 2024-09-25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山西省交响乐团委约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大型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9月2日,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大型原创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在京首演。此次演出由一级指挥、天津交响乐团党总支书记兼团长董俊杰执棒,小提琴演奏家高参、胡琴演奏家姜克美、钢琴演奏家元杰、唢呐演奏家石海彬,携手山西省交响乐团共同演绎。

演出现场

《九曲黄河诵》紧扣新时代主题,以弘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黄河精神为主旨,用交响乐形式弘扬黄河文化、展现历史文脉、描绘时代画卷,意象化地再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讴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作品具有浓郁的北方地域特色,高亢嘹亮、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凸显了包括山西儿女在内的黄河流域沿线的各地人民的豪爽性格以及对祖国母亲河厚重的情感。

演出现场

《九曲黄河诵》由“壶口瀑布”“黄河儿女情”“大河岁月”“入海奔流”“中国母亲河”5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壶口瀑布”以“交响序曲”的形式拉开序幕,以高亢雄伟的气势将壶口瀑布的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交响乐队的宏大配以大鼓的喧嚣渲染出黄河的奔腾不息。第二乐章“黄河儿女情”选用板胡与小提琴一中一西两种乐器象征一儿一女,以“柔板乐章+舞曲”的形式抒发了黄河母亲对儿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中华儿女对黄河母亲最真挚的情意。第三乐章“大河岁月”将钢琴与交响乐队相结合,刚柔并济、澎湃昂扬的音乐风格与前两章形成鲜明对比,抒发出中华儿女的赤子之情。第四乐章“入海奔流”将中国民族乐器唢呐与交响乐队相结合,借助不断涌动的主题旋律,并辅之以大鼓共同奏响号子般的旋律,描绘黄河之磅礴、澎湃与奔腾。第五乐章“中国母亲河”是一首快板交响乐作品,将整部交响组曲推向最后的高潮,在音乐上融入了《保卫黄河》的音乐素材,与第一乐章中的《黄河船夫曲》的音乐主题交相呼应,以观众最耳熟能详的代表黄河音乐的旋律将中华儿女对黄河母亲的感恩与赞颂不断升华。5个乐章既相互独立又整体统一,呈“对称”结构分布,首尾两章为交响乐,第二、第四乐章为民族器乐与乐队的对话,第三章为钢琴与乐队的协奏,整体形成了一种“交响乐”与“协奏曲”交相辉映的大型结构布局。

演出现场

李博禅介绍,这部作品创作历时三年,主要通过交响乐的形式来表达中华儿女对黄河的赞颂。“作为新时代的一部黄河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更多的是想凸显新时代的文艺气象和文艺风貌,创作出让这个时代的人能够产生共情和共鸣的音乐。这部作品突出了原创性,同时又包含经典的音乐素材。从我的创作风格上来说,更多的是想体现各种音乐风格凝聚到今天这个时代的包容性,而不是单纯地突破和吸收。也希望通过中西乐器的交汇和对话,更加彰显出黄河精神的包容和博大。”李博禅谈道,这次演出是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后进一步打磨提升后的首场演出,从作曲的角度对过去试演和录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微调和精简,而打磨提升后的作品从指挥、独奏和合奏的配合上也显得更加成熟。

演出现场

据悉,此次演出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演艺集团主办,山西省交响乐团演出。山西省交响乐团多年来尊重、推崇、坚守“中国原创”,以交响乐的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山西声音。这次演出是山西省交响乐团独立建制以来的首次进京演出,同时也借助这部作品进京演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作者:中国艺术报 王钰

图片:山西省交响乐团

10支乐团联合委约,交响套曲《东方旭日》震撼首演

舞台两侧的大门打开,演奏家们鱼贯而入,但这一次,就位的时间显然比平时长出不少——超百人的编制几乎把舞台占满,这是一支由中国交响乐团与其他9支各地乐团的乐手组成的庞大队伍,指挥家景焕挥棒,以准确有力的手势把所有人调动、汇聚。9月13日晚,磅礴的声浪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冲天而起,交响套曲《东方旭日》的首次亮相完成得震撼人心。

交响套曲《东方旭日》由中国交响乐团联合深圳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共同委约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作品在管乐与打击乐铺就的厚重底色中开启,以5个篇章的体量纵意抒写中华文脉、壮阔山河与人民之美。

首章“可爱的中国”创作灵感源自先烈方志敏的同名散文,乐思间涌起仁人志士面对山河寥落的悲怀与对祖国炽热的深爱。古琴演奏家黄梅拨弦,琴音悠久高旷,似于天地间回响中华文明的绵长延续与大好山川的无边光景;第二章“百年夙愿”回问初心理想,演奏家杨雪以二胡的如歌线条交织明亮底色,伴着涌动的弦乐闪烁百年来几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的身影;第三章“沧桑巨变”中,竹笛演奏家袁非凡用声声笛音引领觉醒的号角,诉说中华儿女冲破黑暗、浴血前行的团结和胜利;唢呐演奏家张倩渊携三支唢呐登台,把第四乐章“大道如砥”的气氛层层推高,一路攀登至山巅呐喊、改天换地般的高亢壮阔,博得全场经久喝彩;第五章“复兴之光”洒下拨云见日的万千光明,在豪情万丈的气势中为全曲恢弘作结。

如此博大深沉的题材,“前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创意构思,修改过很多次。”作曲家李博禅说。《东方旭日》的5个篇章带有叙事性的贯穿,且交响乐队要与古琴、二胡、竹笛、唢呐4件典型民族乐器融合谐鸣,为了找到作品基调里的“中国气质”,李博禅下了一番苦功。《东方旭日》承载的意义重大而丰富,如今,联合委约的模式在国内虽不鲜见,近年来,《千里江山》《灯塔》等多次上演、颇受好评的作品皆由此诞生,但10支乐团联合委约的“规模”,在李博禅的印象里还是称得上一句“难得”。

“如果每个委约乐团能演一遍,那么《东方旭日》至少就可以演上10遍。”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说。在推广中国原创作品的层面,联合委约大大破解了新作品首演后便束之高阁的沉疴,在一遍遍演出和打磨中,新作品得以被进一步精进完善。与此同时,联合委约带动着国内交响乐行业的均衡发展,对一些处于相对偏远地区的乐团而言,经费等许多现实问题难免掣肘,联合委约则可分摊费用,吸纳更多乐团共同参与中国作品的创作检验。

“除了联合委约,10支乐团还会互相支持演出。”周宇介绍,《东方旭日》在北京的首演乐队以国交为主,其他乐团分兵助阵,接下来,《东方旭日》赴各地演出时,国交也将补充力量,推动乐团之间加强交流联系。

目前,随着交响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的乐团已达80多支,作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国交肩负着与众不同的使命,今年5月,国交主办了“交响乐演奏人才培训”项目,为15支职业乐团的30名业务骨干进行了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现在,他们当中又有人相聚在《东方旭日》的旋律里。在周宇看来,“国交应该持续发挥牵头作用,不仅要自己发展好,也要帮助兄弟乐团发展起来,大家携手,让音乐讲述的中国故事被世界认可。”

来源:中国交响乐团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

摄影:凌风

FROM:中国民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