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信息
时间:2024年12月28日(周六)19:00
地点:温州大学北校区天瑞音乐厅
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25年。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刻,天瑞音乐厅即将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宋韵瓯风》。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领略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份流传千年的优雅与韵味。悠扬的乐声将带我们走进那段辉煌的历史,而瓯越之地的风情更将为本场音乐会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演出团体
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2023年6月,由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优秀师生组成,是目前温州市唯一一支编制完整、常态化排演的专业民族管弦乐团。乐团兼顾合奏教学、乐队培养、专业演出等业务,形成了完整的乐团建设梯队,为温州大学学习民族管弦乐器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乐团多次受邀参与温州市各类重大演出活动,并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曾获温州市瓯海区青年器乐大赛金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专业组重奏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专业组合奏一等奖、温州市第五届器乐大赛组合组金奖。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立足温州,放眼全国,将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推广瓯越文化和民族音乐做出更多贡献。
本场音乐会由国家一级演奏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宋广顺教授担任指挥,并携手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参演。
节目单
本场音乐会的开场曲目为《金蛇狂舞》。是由著名音乐家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这首乐曲以其昂扬、热情洋溢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明亮上扬的音调呈现出欢乐、奔放的情绪;第二段由打击乐器引出的旋律更加热情明快;第三段则通过“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
民族管弦乐曲《宋韵·锦绣》巧妙地融合了“龙湾撞歌”等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活动元素,通过创新的节奏对位手法(4/4拍与5/4拍的交织),在宏大而辉煌的乐章中,巧妙利用山海间雄奇壮丽的地理印记,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重返繁华的宋朝,于豪迈之中尽情展现华夏历史的辉煌与瑰丽。
《初发芙蓉》以温州“乱弹”为素材,描写了雅致、俏丽的仕女形象,通过音区变化展现情感层次,与《锦绣》形成对比,将视角从宏观聚焦于微观。《初发芙蓉》巧妙运用变奏手法,并在音乐的构建中实现了前景、中景、背景之间的自然转接,凭借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深刻意味与生动趣味,描绘了宋朝女子的喜怒哀乐,在民族音乐的当代诠释中,传承并弘扬了民间艺术的风骨。
民族管弦乐《双星鉴》改编自《长生殿·密誓》中商调过曲“二郎神”,作品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大量使用打击乐和铜响乐器来强化音节的旋律,鼓钹沉厚张扬音色浓烈,恢弘之处令人震颤,随着作品主旋律的展开,渲染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至情至性的浩荡真情。
《烟火人间》以“繁荣”为核心主题,巧妙融入传统打击乐锣鼓元素。聚焦于民族管弦乐的音色展现,通过同质、异质及混合音色的精妙组合,构建出令人耳不暇接的音响效果。旨在以明媚灵动的旋律与变幻多端的音色,勾勒出人间繁华盛景的画卷,既是对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生动描绘,也深刻寓意着中国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盛世太平的美好愿景。
《赤壁怀古》以朗诵诗词为核心,音乐侧重于营造悠长、深邃的呼吸感,乐器编排巧妙地从弹拨组起始,逐渐融入弦乐组与管乐组,形成了一种缓慢而有力的渐强态势,直至朗诵段落结束后达到情感与音乐的高潮。随后,快板章节喷薄而出,构建了一个极为宏大且历史悠久的时空背景,既展现了江河奔腾不息的壮阔景象,又深刻传达了宋朝诗人内心起伏跌宕、激情澎湃的情感世界。
《宋韵瓯风》作为民族管弦乐套曲《千年宋韵·海丝寻音》的终章,以海上丝绸之路的渔樵之歌为核心主题,将音乐的张力与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融合。作品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书写着对家园的热爱与守护。音乐中,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他们心灵的低语,讲述着家国之间的深情厚谊。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生,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家国情怀、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无限感慨。这一曲恢弘壮阔的终曲,不仅是对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颂歌,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礼赞。
指挥
宋广顺
宋广顺,国家一级演奏员,青年唢呐演奏家,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唢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音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首批“民族器乐培养人才”,浙江省“新松计划人才”,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唢呐世家,祖辈世代从事唢呐演奏,在当地颇有名望,6 岁便踏上追寻唢呐艺术的道路。先后拜师仲冬和、刘炳臣、王彬林、贾光辉,后考取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跟随著名唢呐演奏家刘英教授学习,曾获全国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管乐组金奖,浙江省第四届民族器乐大赛一等奖,第九届浙江省音乐舞蹈节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新松计划"人才青年演奏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出访亚、欧、非、北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担任唢呐独奏,多次被国外主流媒体报道,参与 CCTV 音乐频道录制节目,有效促进了唢呐文化的国内外传播。发行个人独奏专辑《海唤天——唢呐与交响独奏音乐会》《中国畅想》,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十余场,并与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广获专家好评及观众认可。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2022 年作为温州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积极走向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学校民族音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秉持“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的教育理念,成功创立温州市首个专业民族管弦乐团——温州大学民族乐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多年来带领学生多次在各大比赛中荣获佳绩,指导研究生入选全国青少年器乐展演名单(原“文华奖”),帮助多名学生考取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人大、浙大和浙江音乐学院等知名高校。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近年来,关注“宋韵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挖掘瓯越地区音乐文化,倾力筹备温州首部大型民族管弦乐《宋韵瓯风》项目,为推动温州音乐文化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唢呐现代化演奏方面不断求索,重视对民间音乐音乐风格的研究,兼收南北各家风格和演奏技巧,积极探索传统唢呐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通过在业务上不断追求与探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演奏风格。
主持人
柴飞扬
柴飞扬,河南濮阳人,2023年考入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攻读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担任23学科教学(音乐)班长,师从王维教授。在校期间,获2024年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主持2024年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艺术思政”专项研究项目校级课题一项;参与温州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温州榕园学校)”实践专项;在2023—2024学年温州大学研究生“学术三分钟”学术分享交流会——音乐学院专场中获“学术宣传之星”荣誉称号;获温州大学2024年陈国同奖励基金“明日教师奖”。在温州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朗诵比赛中获二等奖;获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第二届“音乐作品鉴赏大赛”二等奖。
琵琶独奏
柯力源
柯力源,中共党员,温州大学2023级民族器乐演奏琵琶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蔡军副教授,担任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琵琶声部长。2013年考入深圳艺术学校,师从马益民老师;2019年考入厦门大学,师从李昆丽教授。研究生期间获温州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多次参加校内外各项演出活动,如2024温州市新年音乐会、温州首部大型民族管弦乐《千年宋韵·海丝寻音》、2024级新生艺术思政大课等。获奖情况:2023年第二届弹拨(琵琶)文化艺术节暨“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 专业青年B组 金奖;第二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 职业青年C组 “民乐之星”(金奖)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研究生组三等奖。
高胡:沈哲祺
二胡:宗欣睿、邱颂晴、许元、程信、陈希然、钟翊
中胡:徐与悦、方钰文
大提琴:唐旎嘉、胡萌珺、蔡余佳、廖小敏、徐路架、杨心宁
低音提琴:钟文静、郭以勒、胡曦之
琵琶:徐苓铱、柯力源、柯力嘉、吴乐、孔肖惠、曾雨萌、肖璟怡、陈嵘榕、戎乐文
扬琴:俞典
柳琴:汪婕、曾彩玲
中阮:邓乐祺、杨瑾瑜、马子雯、吴郑学禹、刘婧
大阮:顾辰希、吴思语
古筝:郑梓晗
梆笛:陈思馗、黄骏杰
曲笛:徐悠扬、刘凯璇
新笛:孟柯羽
高音唢呐:陈鑫、王薪赫
中音唢呐:王天野
次中音唢呐:阮正奇
低音唢呐:陈彦辰
高音笙:戴欣怡、雷森伟、王若涵
中音笙:连翊佳
低音笙:张淳
打击乐:卢梦滢、金嘉琦、金嘉玮、欧阳健婷、尤泽博、崔议文、朱文静、黄泠溪、张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