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西融合谱华彩乐章——《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民族室内乐创作作品)
蒋宁、王珍 华音网 2025-02-28

新书推荐

中西融合谱华彩乐章——《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

近日,我赴京出差,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好友王珍邂逅相遇。令我激动而兴奋的是,今天收到一份精致礼物——《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民族室内乐创作作品),并且刚刚出版发行。

这部作品集汇集了杨春林先生四十多年来音乐创作的经验积累、人生阅历及艺术思想之精华,共计300余首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并且按不同的创作风格、改编体裁类型,分为民乐合奏创作作品、民乐合奏改编作品、民族室内乐创作作品等类型。此次首批精选出版了民族室内乐创作作品,可谓是恰逢其时,独具特色,其大部分作品是历经多年打磨,上演率较高,音乐旋律优美清雅,舞台艺术表现力丰富,以及观众欣赏好评不断。

考虑到国内外华人聚集区小型华乐音乐组合和小型华乐乐团的蓬勃发展,他们迫切需要一批风格多元优秀的民乐作品来演奏。而民族室内乐作品正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组合的小型乐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既融合中西音乐创作技法,也具有中国民族地域风格与演奏形式多样性的独特魅力。

杨春林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也是优秀的音乐理论家,他撰写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教程》受到广大读者和学人的好评与喜爱,自2022年7月出版以来已连续第三次印刷。同时,他更是一位高产多元的作曲家,一方面他对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有着丰富的作曲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作曲配器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他将西方的作曲技术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

这次遴选出17首民族室内乐创作作品,曲目风格迥异,既有江南水乡的典雅,又有云南少数民族的风情,还有戏曲音乐的京腔韵。在乐器演奏组合类型上,包含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多种形式,甚至有十几人不同乐器的重奏。其中,不少作品已经广为流传,并成为民乐经典之作。比如《丝竹新韵》(作于1990年)在海内外的民乐舞台上常演常新,被誉为“江南丝竹第九大名曲”;《美丽的凤尾竹》(作于1998年)是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艺术节音乐比赛的必选曲目和指定曲目,在当地几乎大部分学习国乐的孩子都演奏过这首作品;《行云》(作于2005年)荣获文化部首届民族室内乐比赛“文华奖”;《紫禁中轴秋日游》(作于2021年)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融入现代歌曲《北京颂歌》《故乡是北京》、宫廷音乐《朝天子》及梅派唱腔元素进行音乐创作,展现出作曲家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用音乐语言诠释中华文明的精神风貌与时代价值。与此同时,《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的数字乐谱(简线分谱)将同步在人民音乐出版社数字平台(https://www.rymusic.art/om/home)上架。

当前,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方兴未艾,各地的民乐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无论是职业乐团、非职业乐团,还是在校学生乐团、文化馆及(青)少年宫艺术团,都急需这种风格独特、灵活机动、编制多样的曲目。这部《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可谓是“春雨贵如油”,巧妙地将西方和声、现代乐器配器技法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为一体,具有更立体、更丰富、更独特的和声音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各种需求。我们坚信,通过这部中国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出版,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独有的音乐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同时,也积极促进国内乃至海外华人世界民族室内乐发展起到重要的传播与推广作用。

此外,杨春林先生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关注和喜爱,在国际上也博得众多赞誉。他的作品融入中西作曲技法之精要,展现出既现代又传统、既复古又高级的独特魅力。他的创作不仅是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因此,这本《杨春林音乐作品集(一)》的出版,不仅展示了杨春林先生个人的音乐文化精神追求,而且赋予传统东方审美个性的现代表达,更是一次中国元素精神标识的价值引领,提升中国音乐多元文化、多维视角的艺术精品。

衷心祝愿这部作品集的出版在音乐界引起大家的精神共鸣,为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音乐的盛宴。

FROM: 昭华民族音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