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萌春”优才计划系列音乐会精彩上演
华音网 2025-04-01

3月26日、27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办,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级音乐表演团体、中国音乐学院校级艺术实践教学基地——中央民族乐团协办的“国乐萌春”——中国音乐学院“优才计划”系列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成功上演。著名指挥家刘沙、袁贝执棒近八十人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携手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本科“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的二十六位优秀学子,用精湛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国乐盛宴。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唐峰及中国音乐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出席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前,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黄虎致辞。他系统阐释了中国音乐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布局,即面向本科生的“优才计划”聚焦人才储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拔尖人才计划”侧重竞技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青年音乐家计划”,为音乐人才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此次音乐会正是“优才计划”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

26日晚,音乐会在民族管弦乐《春华秋实》的旋律中拉开帷幕。民族管弦乐队以梦幻抒情的旋律勾勒出春之盎然生机,以激情宽广的旋律描绘了秋之丰硕盛景。作品饱含的深情和敬意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心扉,沉浸在这份庄重而温暖的音乐献礼之中。

演奏: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

国乐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学生演绎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乐章,既传承了刘德海大师“以情带声”的演奏精髓,又以当代青年艺术的感知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二胡协奏曲《西部随想》带领听众穿越黄土高原的沟壑峁梁,感受西部人文的独特魅力;扬琴协奏曲《炫·光》将中国扬琴的颗粒感音色幻化为竖琴的流光溢彩,以疾风骤雨般的双琴竞奏,突破了传统扬琴的叙事边界。

琵琶演奏:黄莎茜(本科四年级)、刘海童(本科四年级)

二胡演奏:邢瀚予(本科四年级)、张翰孜(本科三年级)

扬琴演奏:张睿(本科四年级)、朱晓雯(本科四年级)

音乐会下半场,来自国乐系的优秀学子们献演了经典古筝协奏曲《云裳诉》,运用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音乐的特性音调,迂回百转、细腻绵长;板胡经典作品《红军哥哥回来了》通过现代音乐语汇的诠释,让红色经典焕发新生机;三弦协奏曲《草原》以绵延的线条勾勒草原晨曦,琴弦震颤中凸显游牧文明的苍茫气韵;打击乐新作品《虎山行》则巧妙融合现代演奏技法与山西蒲剧戏曲元素,以紧密的乐队协作构建出人虎博弈的戏剧性张力空间。

古筝演奏:杜海蓓(本科四年级)、冉哲(本科三年级)

板胡演奏:金子樱(本科四年级)、于润禾(本科三年级)

三弦演奏:谷雨泽(本科四年级)

打击乐演奏:范潇元(本科三年级)

音乐会在中央民族乐团演绎的民族管弦乐《民风组曲》之四《黑走马》中落下帷幕,现场响起了观众们经久不衰的掌声与欢呼声。

26日“国乐萌春”全体演员谢幕

27日晚,音乐会同样以一曲清新跃动的《春华秋实》再次华丽开场。上半场,来自国乐系的优秀学子们首先演绎了琵琶协奏曲《寻·耶婆瑟鸡》,游离的调式调性尽显西域风情和叙事性特点,通过音乐戏剧性的起伏跌宕引领现场观众进入到了完全不同的时空氛围;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以恢弘的旋律塑造长征将士的英雄群像,通过音画交融的艺术手法再现革命斗争的壮阔图景;竹笛协奏曲《陕北四章》第四乐章《闹红火》则通过竹笛质朴旋律与乐队灵动节奏的交织,以跃动的音符勾勒出黄土高原的节庆盛景。

琵琶演奏:王梓墨(本科三年级)、陈奕好(本科二年级)

二胡演奏:赵耀(本科四年级)、朱佳妮(本科二年级)、张佳欣(本科二年级)

竹笛演奏:王怡力(本科四年级)、胡锦华(本科四年级)、刘嘉能(本科三年级)

音乐会下半场,国乐系的优秀学子们以"气若兰兮长不改"的诗意开篇,一曲《秋兰兮辞》宛若幽兰暗香萦绕时空,将亘古不变的君子风骨凝练于弦外之韵;笙协奏曲《江行》将百年古诗的意境在当代器乐语言中复现,水墨氤氲的生命力配合演奏者气息的游丝般调控,令观众无不神往;板胡协奏曲《乱弹琴声》将山西梆子腔的激越豪情凝于丝弦,展现出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和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古筝协奏曲《闹元宵》借豪放激昂的旋律线条再现唢呐炽热音色,生动勾勒出元宵佳节的热烈欢腾景象,引发全场热情。

古琴演奏:郑橏穅(本科四年级)、赵子宁(本科三年级)

笙演奏:吴一凡(本科三年级)

板胡演奏:王德烨(本科二年级)

古筝演奏:陈思如(本科四年级)、郑雨婷(本科四年级)

当音乐会再一次以《黑走马》作为收场,乐团全体成员起立,演奏家们再次上台谢幕时,现场观众报以了经久不衰的掌声与欢呼声。两场音乐会采用作品的“同头同尾”,暗含着“周而复始”和“圆满”的美学意境,为“国乐萌春”优才计划系列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7日“国乐萌春”全体演员谢幕

华彩收官,余韵悠长。此次“国乐萌春”优才计划系列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学成果的立体化呈现,也是对未来国乐人才的鼓舞和激励,不仅留下了余音绕梁的动人旋律与温暖记忆,更为国乐艺术的传承创新注入了澎湃生机与美好期许。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持续深耕民族音乐教育沃土,以更开放的视野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以更包容的胸襟培育复合型音乐人才,让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弦歌不辍中焕发永恒魅力!

FROM:中国音乐学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