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浙大、学军、大关小学联合举办民乐专场音乐会,奏响传承之音!
华音网 2025-05-13

五月的杭城,丝竹声里流淌着千年文脉。5月9日至10日,“传承之路·民族之声”民乐专场音乐会相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剧场、金沙湖大剧院奏响。这场由浙江大学、学军中学、大关小学三校民乐团联袂呈现的艺术盛宴,不仅以“大学—中学—小学”贯通式美育模式搭建起民乐传承的立体桥梁,更用青春乐符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当《龙腾虎跃》的鼓点震彻剧场,舞台上的光影交织出传承七十载的民乐图谱。大关小学民乐团的小演奏家们,与学军中学、浙江大学的哥哥姐姐共同演绎这支经典曲目,三个年龄段的乐者用音符完成了艺术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大学、杭州学军中学的民乐团中,活跃着多位毕业于大关小学的同学,他们中既有担纲指挥的“灵魂人物”,也有各声部的骨干演奏员。从小学的民乐启蒙,到中学的技艺精进,再到大学的专业深造,这条清晰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大关小学民乐教育的深远影响。正如大关小学民乐团指导老师方琼岚所言:“看着曾经的学生如今与母校同台,既是艺术技艺的传承,更是艺术热爱的延续。”

“从1954年成立民乐队,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演出,到1987年成为浙江首个出访海外的小学艺术团,我们的民乐教育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大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黄碧峰在演出间隙展示了一组数据:至今,大关小学民乐团已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输送艺术人才数百名,今年更将《国风》等曲目带上全国展演最高领奖台。当晚压轴登场的《丝绸之路》正是这种热情与梦想的写照——古筝与管弦乐的对话中,千年驼铃化作时代的交响。

金沙湖大剧院内,七个乐章构建起民乐传承的时空走廊。《春》的江南烟雨浸润着卢亮辉笔下的宫商角徵羽,《渔舟唱晚》在古筝与管弦协奏中晕染出新水墨意境。特别改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二胡与大提琴展开跨文化对话,天山雪莲在弦乐交融间绽放异彩。当《长城随想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现场千名观众响起热烈掌声。

夜色中的钱塘江泛起微波,剧场内旋律仍在回荡。这场持续两天的音乐盛典,让千年民乐焕发青春光彩。

FROM:大关小学教育集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