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演出的
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
将在江苏大剧院首演
该部音乐作品根据
唐代诗人张若虚同名诗作诗意而作
创作历时近一年
而其究竟“新”在何处?
让我们走进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张朝的内心
看看他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辨与艺术突破
破题:何为民族交响诗?融汇贯通、多元包容
“民族”——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交响”——汲取世界最前沿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段
“诗”——融汇文学与哲思张朝强调,这部作品既不同于西方4个乐章的交响曲,也不同于他们单乐章的交响诗,而是以古典诗词为底色,借鉴西方交响形式,融入当今时代气息、有民族气魄的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立意:全新的文学解读,超越悲秋的情感圆满
张朝对于《春江花月夜》原诗有全新的理解。在他看来,这首诗之所以被誉为“孤篇盖全唐”,就在于张若虚没有传统文人的悲秋叹息,他虽然也有感叹、同情,但全诗最终的落脚点便在“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情”,而这个“情”是一种曙光,是情感与爱的圆满。
基于这个全新解读,张朝将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拆分为“春”“江”“花”“月”“夜”五个意向,“春”是青春,“江”是生命,“花”是理想,“月”是爱,“夜”则是人生。
形式:多种乐器,风格鲜明,情感丰富
剧目中既有交响性的管弦乐,又有古筝、二胡协奏曲,还有独唱加合唱,内容、情感相当丰富。张朝介绍:“在《春月——花月照林》和《江月——孤月明空》中间,我们特别设计了《间奏——江流暗涌》这一乐章,用交响性的手法展现风雨和烈火,使作品呈现戏剧张力。”此外,他还透露,在《花月——诗国之舞》乐章中,观众可以聆听到各种风格的乐器,像琵琶、胡琴、尺八、伽倻琴、喉管等,以此来营造百花齐放的包容氛围。
期待:一次诗乐对话,点明生活意义
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今年重点打造的剧目,特邀三位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古筝演奏家刘乐、二胡演奏家章海玥、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刘桐,以及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共同加盟,以诗立骨、以乐传神、以哲铸魂,期待给观众带来人生的启迪。
这是一次诗乐对话的艺术实践。正如张朝在采访中所说:“人生为美而来,希望所有来到音乐厅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与情。”
·票务信息·
【演出时间】
2025年5月17日 19:30
【演出地点】
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购票方式】
请至[江苏省演艺集团]微信公众号购票
·曲目单·
一、《序曲》 “海上明月”
民族管弦乐[行板]
二、《春月》 “花月照林”
民族管弦乐[行板.快板.行板]
三、《间奏—江流暗涌》
民族管弦乐
四、《江月》 “孤月明空”
古筝协奏曲[广板.快板.广板]
古筝:刘乐
五、《花月》 “诗国之舞”
民族管弦乐[中板.快板]
六、《逐月》 “逐月照君”
二胡协奏曲 [快板.慢板.急板.慢板]
二胡:章海玥
七、《终曲》 “乘月寻梦”
民族管弦乐与人声
独唱:刘桐
合唱:爱之旅合唱团
*曲目以现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