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变奏、再变奏,声生不息——记广东民族乐团《岭南再变奏》音乐会
李苗硕 华音网 2025-07-14

7月12日晚星海音乐厅,广东民族乐团2024/2025音乐季闭幕式《岭南再变奏》音乐会精彩上演。音乐会以张晓峰、邹航、戚浩笛、马波、刘丁、郑阳“老中青”三代作曲家为创作班底,带来了十二首全新作品。当晚演出由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刘顺执棒,携手著名弓弦乐演奏家、乐团团长、首席曹玉荣,乐团签约驻团唢呐演奏家刘雯雯联袂呈现。

指挥:刘 顺

二十年前,一场《岭南变奏》,引发乐坛热议,为中国民族音乐开创了一条新路。二十年后,这场“再变奏”,是对当年“变奏”精神的延续与深化。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聚焦于对岭南音乐经典作品的再读解,下半场则是作曲家们对岭南音乐展开的创意想象。

开场作品《“小桃红”幻想曲》,极具中国古典音乐的典雅、端庄之美。作曲家郑阳通过结构的扩充,丰富的和声与配器色彩,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颇有戏剧张力和恢弘的叙事感。

中国管弦乐:“小桃红”幻想曲

第二首作品《柏舟操》,改编自同名潮州音乐。作品中出现了潮州音乐中罕见的“重三轻六”调体的旋律,其中特有的不协和音程,营造了哀怨、纠结之情。作曲家张晓峰紧扣此特质,以多调性旋律的对置与交织,让乐思绵延不绝,直揪着人的心尖,久久难以释怀。

接下来作曲家刘丁创作的《挑帘》,用乐队化的“大阵仗”,讲了个充满趣味的“小心事”。乐队与独奏之间互相“撩拨”,画面感十足,既有“欲掀还休”的扭捏与忐忑,也有“帘外春光正好”的期盼与向往。

头弦、提胡与中国管弦乐:挑帘

邹航创作的《新·岐山凤》,以传统五架头与乐队协奏的形式呈现,二者时而相互应和,时而“逗趣拌嘴”。原曲独特的“犯调”(在旋律进行中完成调性的转换),恰如万花筒轻旋,有着令人惊奇的视觉感。

中国管弦乐:新·岐山凤

作曲家戚浩笛的《柳青娘·梦》,以四个乐章、四重梦境,塑造出四种音乐性格——从深沉、哀婉到轻快、热烈。作曲家作品保留了原曲的核心旋律和结构特征,但在和声语汇上“走得很远”,多调性的碰撞、游移,听起来朦胧似雾、恍入虚境。

上半场最后一首作品,是作曲家马波以广东汉乐《怀古》为基础创作的同名作品。作品对头弦独奏的传统旋律一音未改,乐队以跌宕起伏的旋律、夸张力度对比与独奏对峙,在一次次推动中宣泄情感——这是对客家先民艰苦南迁历程的深情凝望。

头弦与中国管弦乐:怀古

头弦:曹玉荣

下半场一开始,乐团就献上郑阳的《乐队协奏曲》这道“硬菜”。作品中各种乐器轮番担任“主角”,在独奏、重奏、全奏中此起彼伏,应接不暇,充满磅礴的力量感,听得人心潮澎湃。

邹航创作的唢呐协奏曲《潮》,标题既指“潮州音乐”,也喻“新潮”。唢呐名家刘雯雯的演奏在潮乐的意韵和充满现代张力的炫技之间自如流转,炉火纯青的技艺赢得了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

唢呐协奏曲:潮

唢呐:刘雯雯

随后一首马波所作的《沙面律影》,爵士乐“take 5”的摇摆律动让人立刻想到广东人的标配——“人字拖”,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智慧。不断重复变形的动机似曾相识,正是上半场中《怀古》的主题,它一改原貌,奏出了自在生活的呼吸感。

中国管弦乐:沙面律影

接下来的作品《得闲摇滚》,作曲家刘丁将广东人的“松弛感”与摇滚乐巧妙结合,让悠扬的客家山歌主题在摇滚乐的律动中从容生长,轻快活泼的旋律让台下不少听众都不自觉地随节奏一同摇摆。

中国管弦乐:得闲摇滚

活力迸发的“摇滚”之后,戚浩笛所作的《月娘摇》,如一阵温柔的晚风吹过心间。这是一首温暖的摇篮曲,二弦独奏的潮州童谣如母亲深情的低语,乐队旋律如轻抚岁月的手掌,牵引着记忆与乡愁。曲终声寂,现场甚至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这缕月光拥抱着每一颗聆听者的心……

音乐会压轴作品《律动山风》,以雷霆万钧之势引爆全场,实在难以想象它竟出自年逾古稀、温文尔雅的作曲家张晓峰之手。作品开篇就是扑面而来的热情,在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律动中,客家山歌的旋律穿梭闪现,蜕变、壮大,最终势不可挡。一曲奏罢,荡气回肠,在场听众无不血脉偾张,音乐厅内爆发的狂潮如山呼海啸,掌声与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作曲家登台谢幕

正如音乐总监刘顺在音乐会落幕之际所说,这是一场包含了传统再造和再造传统的全新音乐会。“再造”,正是广东民族乐团从《岭南变奏》到《岭南再变奏》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艺术家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在舞台上生动诠释、用心呵护、并不断续写着传统。当晚呈现的十二首作品,纵使风格、体裁各异,却无一例外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新声。它们以最鲜活的音响,印证着中国音乐传统穿越时空的巨大感召力。

FROM:广东民族乐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