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光》联合委约单位:珠海民族管弦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湖南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吉林省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包头市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安徽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甘肃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胜利之光》由十四家艺术院团同步上演的大型主题音乐会,也是委约优秀青年作曲家刘畅先生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交响曲。《胜利之光》的排练消息颁布后,我们北京民族乐团非常重视,严阵以待,武旭海团长以党建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开排第一天就为全团鼓劲说明这是个重要演出,期待通过这部作品的展演能够振奋人心,使观众更珍惜当代和平安定的幸福社会。特别强调北京民族乐团演奏的《胜利之光》的主体艺术宗旨,这也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通过这部音乐演奏使我们了解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更是向无数先烈致敬缅怀的音乐史诗,也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左: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武旭海 右:作曲家刘畅)
作曲家刘畅先生是合作过多次的老艺友,以音乐可听性为首位是他的第一追求,始终坚持技术为艺术服务的理念,大家一丝不苟地克服诸多困难走向光明。演奏他整台大部头作品虽是首次,却感受到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对先烈们的礼赞和对侵略暴行的谴责!在接到委约后满怀崇敬的心情,查阅了大量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在酝酿了四五个月以后才缓缓动笔,再用三个月的时间虔诚的写出这部作品,排演实践期间也谦虚的吸取多方专家及演奏家的意见,多次易稿才使得《胜利之光》成为了一部动人心魄的经典佳作。
这部作品整体格局规划严谨,张弛有度。共计五个乐章分别由《悬刃之境》《故园长明》《星火同天》《月照丰碑》《胜利之光》组成。
《悬刃之境》的开篇传递出大战前夕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如乌云滚滚压城,诉说着民众在动荡时局下的悲苦与无奈,让人真切感受到那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年代。乐队中尖锐刺耳的小二度高音如人们心中绷紧的弦,在落雨声的背景烘托下更显压抑。第二段重复的主题,好似不畏艰险战士们于黎明前的薄雾中谨慎潜行,随时做好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准备。《国际歌》的主题使听众感受到不仅仅是我们在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与世界人民一同直面法西斯的无畏抗争。
第二乐章《故园长明》作曲家在构思时想到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人民对沦陷故土的深深思念和眷恋。故园虽已蒙尘,但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有一盏明灯照耀,旋律中的多次出现的六、七度大跳表达百姓于哀伤隐忍中却蕴含着坚守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即便家园被战火侵袭,守护家园的信念从未熄灭,而‘‘长明’’也可作为‘‘长鸣’’,通过二胡、琵琶、大提琴的如泣如诉,在乐队整体的烘托中每一个音符都表达着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对重归和平生活的期盼,那是民族精神被苦难激发的不屈长鸣……
(第二乐章〈故园长明〉琵琶:周娇 二胡:崔璨 大提琴:杨洁)
《星火同天》代表着战势进入白热化,枪林弹雨如星火般四处扩散,而星火也同时意味着共产党的领导如同给了人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抗日信心。慢板处运用了《十送红军》的主题,将百姓们对红军的爱戴与希冀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北京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王向阳演奏的唢呐——这件以古代行军乐主要乐器的独奏反映出战士的意向表达,音乐形象好似引领战士们在冲锋陷阵,继而吹响奋勇前进的号角,激励中华儿女在苦难中升起希望与胜利的信念。对于这段唢呐的处理,他谈到自己的理解:‘‘紧张的旋律透露出战斗的压迫感,唢呐声响划破天空,如同最后的厮杀!唢呐高亢苍凉的音色,本身就是一曲不屈的民族战歌。守护家园,以肺腑之气奏响穿越时空的乡音,让血脉中的记忆永不磨灭!而抗战精神的伟大,正在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血性与韧性——如同唢呐穿云裂石般的一声长啸,在最黑暗的时刻迸发出最决绝的力量,宣告着一个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用手中的唢呐奏响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号角!在这个乐章中,唢呐乐章的段落推进,就好像英雄凯旋、悲壮与荣光交织的宏大场景。它代表着一位历经沙场、背负家国情怀的战士形象,同时又是民族在抗争中迎来黎明曙光的集体意象。’’为了凸显战况的紧迫感与战士顽强不屈的形象,他选择了更嘹亮指法却不够方便的D调唢呐,使音乐更有张力,先烈们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壮怀激烈更加鲜明。率领珠海民族乐团首演的张列老师则敏锐的感受到唢呐与乐队三连音的对句中隐藏着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谈到曾经读过一本小说是描写一个士兵在战役中刚刚杀敌无数,在战壕中休憩点烟时,突然遇到一直窜出来的壁虎,却被吓得大惊失色,令读者诧异他打仗都不怕,却怎会害怕这只小小的壁虎呢?所以,再勇敢的人也是有恐惧的!因此笔者也延伸想到一句话:“英雄不是没有恐惧,而是一个个为了保卫胜过自己生命的理想,仍在坚持勇敢向前的普通人!”
(第三乐章〈星火同天〉片段 唢呐演奏:王向阳)
第四乐章中军旅作词家陈道斌创作的歌词,再配上作曲家大音希声般创作的悲歌,更是《月照丰碑》的整体艺术审美带来点睛之笔。
硝烟已经飘散
残阳下背影渐行渐远
归途的心啊
丈量过荒原
锈蚀的勋章守着故园
春草正在蔓延
多少血肉之躯化青山
风中的名字
凝固成云烟
却在星空下永恒相伴
魂兮归来
与山河长眠
苍松翠柏埋铁骨
忠魂天可鉴
魂兮归来
伴沧海桑田
热血染尽疆场土
英灵驻人间……
作曲选择由少量乐器极尽克制的铺陈,以乐团全体肃穆的人声合唱向无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致敬。表现人民会永远铭记先烈在战火中毫不吝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每当想到这些英烈们原是谁的兄弟姐妹,是谁家的英雄儿女,是谁的挚爱亲朋?心中就无比悲恸……青山处处埋忠骨,如今他们长眠在自己的故土,作为后人,我们怎能忘记他们?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在第五乐章《胜利之光》中作曲家再一次运用《国际歌》与《歌唱祖国》等主旋律彼此呼应变奏,当《国际歌》盘旋在音乐厅上空仿佛能听到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当《歌唱祖国》的旋律拂过耳畔,又仿佛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抗战胜利的阵地上……真是会令人内心暗恸而不禁潸然……
(〈胜利之光〉在张鸣指挥的示意下管乐声部全体起立,向英烈致敬)
张鸣指挥也是满怀对英烈们的感恩与崇敬,对这部作品进行精心地二度创作。将这份情感融入到音乐的处理中,也感到这部作品给予了指挥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也是近年来的工作学习当中积累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将音乐哲学性融入到对音乐处理思考当中,根据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从各个声部的配合与音色的对比甚至演出形式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最后一个乐章《胜利之光》在演奏前,张鸣指挥便示意所有管乐演奏员和打击乐演奏员一样站立演奏,即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也代表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奋起与侵略者不屈抗争的群像。
整部作品极广大而尽精微,不仅有宏大的战争叙事、家国情怀,更有着平民的视角,直视普通百姓的苦难与希冀。如张列指挥所评价的那样,这部作品的感情真挚朴实,没有口号和空话。即如《礼记·乐记》中有言:唯乐不可以为伪。通过这次《胜利之光》的排演工作,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了灵魂上的洗礼,相信以艺术为本的音乐定会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不绝如缕的永恒经典……
宁英杰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