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茉莉花开·与宁共赏|南京民族乐团公益音乐会《十里秦淮度丝竹》圆满落幕
高涵艺 华音网 2025-11-13

“秦淮十里水接天,板桥斜月柳含烟”,11月10日晚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丝弦轻拨、竹管悠扬,南京民族乐团《十里秦淮度丝竹》公益音乐会在此圆满落幕。作为2025年度南京市文艺精品公益演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茉莉花开 ”文艺直通车展演作品,一场浸润着江南气韵的非遗盛宴,让千年秦淮的风雅与丝竹的清韵撞了个满怀。

江南丝竹,这“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而成的民间雅乐,早已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小、轻、细、雅”的风骨,流淌着江浙沪一带的烟雨诗情。音乐会上,乐团以多元演绎串联起八首佳作,让传统经典与时代新声相映成趣。

《迎宾曲》起,笙箫齐鸣如春风拂面,拉开雅集序幕;《春江花月夜》的婉转旋律,恰似“月在人边花在水”的秦淮夜境,琵琶轻弹间漾开千年月色;《三六》《行街》的灵动节奏,勾勒出江南市井的鲜活生机,宛如青石板路上的步履轻快;《江南好》《苏堤漫步》则以清润曲调,铺展“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画卷,二胡与笛子的和鸣里,满是水乡的柔婉与清朗。更有《瀛洲新韵》以创新笔触续写非遗新篇,让古老丝竹焕发时代锋芒;《看花灯》的欢快旋律,呼应着“秦淮风月真无价,灯火笙箫常彻夜”的盛景,丝弦竹管间尽是祥和喜乐。

曲终人不散,余韵绕金陵。这场公益音会,既是对江南丝竹的深情传承,亦是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共鸣。当非遗丝竹遇上十里秦淮,便成了流淌耳畔的诗词,刻在心头的文化记忆,让千年雅韵在新时代依旧生生不息。

FROM:南京民族乐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