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音乐会寄语
我常会想念我的老师们,和他们鲜活动人的音乐。在我的音乐生涯中,除了在音乐学院附中、大学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专业训练,我还有幸随诸多名师修习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坠胡等民族弓弦乐器以及古琴、琵琶等,由此形成我音乐学习、表演实践的两条路径。经由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我能够掌握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把握中国音乐的审美特性、语言特质和独特的技术技巧。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对大量二胡创作作品、移植作品和大型作品的演奏和诠释,兼顾中国音乐“母语”文化特性和多元文化环境中“非母语”音乐特性的表达,逐渐形成了“双语”化的音乐诠释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自1999年调回母校中国音乐学院后,我开始在教学中探索、实施二胡“双语”教学理念与模式至今。力图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多元文化审美能力,以及能够运用丰富的音乐语言和技术技巧,进行音乐表达和具有“文化诠释力”的音乐人才。所谓二胡“双语”教学,是将“母语”与“非母语”这两条既独立平行而又可交叉运用、相互参照的音乐语言体系,作为表达音乐的手段,贯穿于二胡教学与演奏实践之中。
16岁的附中学生黄晓晴,在8年的学业过程中,全面接受了“双语”教学的系统训练。掌握了大量具有“母语”风格特点的二胡作品,同时也学习了大量“非母语”的移植、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形成了对不同音乐语言的审美、诠释、表达的观念和能力,也掌握了分类系统而又细致多变的技术技巧应用能力。
《宋飞二胡“双语”教学成果汇报-黄晓晴二胡音乐会》展示的是我们师生的教学成果,同时通过音乐,表达了我们对音乐和生命的虔诚和热爱。愿朋友们能和我们一起分享!
——宋飞
2013
华音网站 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为己任!
Copyright @1999-2021 www.hua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何称呼: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