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笛箫演奏家,师从陆春龄、赵松庭、王铁锤等笛乐大师。其演奏技艺吸取南北各派之长、融汇古今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赞誉其“演奏的乐曲柔美平稳、激情内敛、乐而不失其志、动而不忘其本。”
郑济民先生1951年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中国音乐家。他致力于中国乐器的演奏,以及音乐节目的策划和唱片录音制作。郑氏早年在中国接受正统的音乐教育。大学毕业后,他执教于福建音专等。一九七九年移居香港,郑氏即加入香港中乐团,并任乐团笛子首席、社区音乐会指挥。他曾随团到澳洲、日本、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美国、北京、台湾、澳门等地演奏。并在许多重大的演出中担任独奏。他现任中国音协民族管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海外联络部主任、中国上海江南丝竹协会海外联络部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海外考试定级委员会顾问、香港作曲家协会会员、美国名人协会会员,并名列英国剑桥大学之《国际名人传记》中。1997年,在温哥华再创立“传音艺术中心”(非牟利机构),1999年组织“和谐乐集”继续致力于制作、表演与教学工作。
中共党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自幼学习竹笛,2016年拜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詹永明教授为师,得到了更系统、规范、严格的教育和全面培养。201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在校期间,曾获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二等奖,2020年初疫情突袭,创作了中国首部大型抗疫主题竹笛协奏曲《江山无恙》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计划,2022年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同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23年在浙江音乐厅成功举办“江山无恙”——王天立竹笛与民族管弦乐团音乐会。
获奖经历:2018年获“首届台北国际笛管艺术节”青壮年组银奖;2018年获西湖国际青少年音乐节竹笛独奏金奖;2022年获“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高额奖金组金奖。
上海音乐学院2022级竹笛硕士研究生,自幼习笛,先后师从陈起行老师,常筝教授,詹永明教授。2017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202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舞台表演经验丰富,在校期间多次获得综合奖学金、专业奖学金。获得2019西湖国际青少年音乐节中国乐器艺术节高等院校专业组竹笛独奏金奖;首届“松庭龙吟”全国竹笛邀请赛职业青年组银奖;第四届“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高额组金奖等奖项。
201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师从詹永明教授,第二专业排箫师从林文增教授。曾参演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的大型唐乐《丝路之乐,唐韵回响》、2020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等重大演出活动与音乐艺术节活动。获得新加坡莱福士国际艺术节华乐大赛金奖、“听雨杯”海内外笛箫邀请赛专业组金奖、西湖国际青少年音乐节专业组竹笛金奖、松庭龙吟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组银奖。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团长,重合奏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
近年来,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指挥风格简洁、精致、潇洒著称,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善于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广的音乐表现空间。音乐处理结构严谨,细腻精致,声部层次清晰,使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室内乐般的默契与平衡。她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民族乐团、浙音国乐团、天音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台湾国父纪念馆、捷克斯梅塔娜、香港大会堂等重要演出场所,献演多场国家级重大演出,获得非凡赞誉。
在中国乐器弹拨类演奏领域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演奏风格自如潇洒,张弛有度。在16岁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此后又取得多项大奖并出版音像制品《剑器》《春到沂河》《中国柳琴名家名曲》《毕兹卡欢庆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经典民族室内乐》《融》等个人柳琴、中阮独奏及民族室内乐和管弦乐队专辑十余种。学术研究中发表有全国性民乐教材《高等艺术院校专用柳琴演奏教程》《柳琴高级练习曲》等论著、论文多部(篇)。至今所演奏的大量柳琴、中阮作品是业界内的演奏教学范本,是全国民乐演奏领域公认的标杆性人物。
指导的学生及团队获得文化部、教育部、宣传部等国家级全部音乐比赛的“全金”,如: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中以五重奏获“金奖”;在CCTV“雅士利杯”民族器乐大奖赛中以金豈组合获“金奖”;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小型合奏组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全国民乐弹拨类比赛中获“金奖”。
笛子协奏曲《白蛇传》是由笛子演奏家郑济民与专业作曲家罗伟伦先生共同创作完成的,是由《许白结缘》、《法海弄术》、《水漫金山》、《雷锋夕照》四个独立乐章组成的大型笛子协奏曲,并由作者郑济民先生首演。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选取了《西皮花板》《二凡》等音乐素材,并融入了南、北方不同风格的演奏技法,来分别表现每章的内容与情绪。自作品面世以来,笛子协奏曲《白蛇传》得到了众多音乐家的认可,对笛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精神内涵、艺术韵味,还是音乐技巧与表现的结合等方面,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一乐章《许白结缘》
一段缥渺淡远的笛子引子,暗示了故事的神话背景。接著笛子奏出如歌似的主题,展示春光明媚的西子湖畔莺歌燕舞,游人如鲫的画面。乐队再奏出主题音乐之后,进入快板乐段,描写许仙和白素贞(白蛇)雨中相遇,游湖借伞,从而结下姻缘。笛子奏出华彩乐段,主题重现后结束此乐章。
第二乐章《法海弄术》
乐队导出沉重气氛,忽地一片宁静,木鱼声、磬声出现,是白蛇来到金山寺前,向法海讨回丈夫。笛子奏出一段精彩的哭腔,哀怨凄恻,与粗犷斩截的乐队,形成强烈的对比,描写了白蛇苦苦恳求却而遭法海断然拒绝的沉痛心情。笛声抒发了白蛇凄苦欲绝、百般无奈的心绪,弦乐烘托出缠绵又无可奈何的情景,在反覆纠缠中逐渐推向悲愤的情绪。
第三乐章《水漫金山》
此乐章以急板进行。描写白蛇调兵遣将,倒海翻江,与法海斗法。在漫天盖地的波涛中,各显神通。结果白蛇不敌,被法海镇于雷峰塔底。
第四乐章《雷峰夕照》
在波光潋泼的音乐中,笛子奏出华彩乐段,然后重现第一乐章的主题,情绪趋于恬淡平和,在逐渐远去的乐声中结束全曲。这段千古传诵的人仙奇缘,令人惆怅低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