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开拓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羲甲的形式进行演奏,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的各个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他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大力推广古筝艺术;他还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与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录制了多张演奏专辑。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以及海外报刊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范临风,著名青年竹笛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讲师,同时主持开设江南丝竹八大曲重合奏课程,“晨光学者”,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文华奖”、全国竹笛邀请赛三连冠获得者,全国竹笛邀请赛、“上海之春”竹笛邀请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七弦情”上音新锐民族室内乐团创始人,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范临风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上海音乐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在她求学期间,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唐俊乔教授,并得到笛界泰斗陆春龄先生的指点。2015年,她作为第一位民族乐器演奏家,受邀赴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交流访学,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跟随著名巴洛克长笛演奏家Serge Saitta学习不同于民族吹管乐的演奏技巧。早在学生时期,范临风已是各大演奏比赛的常胜将军。任职中央音乐学院后,所教授的学生也多人在北京全国竹笛邀请赛、“上海之春”竹笛邀请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中获得专业组金、银大奖。
范临风的演奏足迹已覆盖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的乐团包括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上海轻音乐团、澳门中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法国尼斯交响乐团,合作的指挥家包括:曹鹏、余隆、绍恩、彭家鹏、陈燮阳、张亮。范临风还曾多次受邀于2009年、2014年、2017年和2019年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和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人竹笛专场音乐会。同时,她也是CCTV《风华国乐》栏目的常驻演奏家。在她演奏生涯中,最受瞩目的有:2019年她作为竹笛独奏演奏家,携手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先生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2020年她受邀作为嘉宾演奏家参与上海国际独立音乐季,首演旅美作曲家秦榛与汪海蓓创作的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新作品,以音乐的形式呼吁和平与团结,该事件连续三天登上美国时代广场纳斯达科大屏幕,并受到了中国笛子网等多个音乐媒体的持续关注。
首演作品:秦文琛竹笛独奏曲《咏笛》、郑阳竹笛协奏曲《归去来兮·雪山之恋》等作品,录制出版《起风了》个人专辑,主持上海市教委2018年度“晨光计划”项目《走近非遗三部曲——以江南丝竹八大曲《行街》和《欢乐歌》的当代传播为例》、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用中国传统音乐说中国故事——“互联网+”中华传统音乐美育课程体系建设》、2020年度中央音乐学院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国传统音乐人工智能化记谱研究——江南丝竹为例》。
除了以独奏演奏家的身份参与音乐会的演奏,专辑的录制,范临风在近年来也积极寻求科技与传统音乐演奏的结合,拓展着她的音乐领域。她曾受邀做为竹笛演奏家为德国音频应用公司Sonuscore录制竹笛与箫的音色采样;该采样被制作成两套音色库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在2019世界5G大会上,她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代表,运用5G+4K技术呈现远程音乐互动教学,得到了中国工信部、教育部等相关领域部门和单位的高度认可。
青年古筝演奏家,筝乐作曲编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表演人才、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副团长、首批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计划”入选人、中华传统乐会会员,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祁瑶教授。
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金钟奖、中国文化部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古筝比赛银奖(金奖空缺)、第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第二届“翰雅奖传统筝曲邀请赛”银奖、2018年度“宝钢教育基金”奖、上海音乐学院“傅成贤纪念奖”、2018“年度大学生人物”提名奖、“敦煌杯”古筝菁英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等重要殊荣。
曾赴港、澳、德、美、新、土、瑞、挪等国家与城市访问演出,并于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地成功举办【定风波】以及【时代-TIME】系列的个人专场音乐会全国巡演四十余场而广受赞誉。曾创作、编配了《定风波》、《智取威虎山》、《芦苇荡》、《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游子思归》、《末代传奇》、《柳京之舞》、《古筝专项技能练习曲30首》等多部种类体裁筝乐作品及教材,作品《定风波》曾获“2017全国筝乐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
青年古筝演奏家,筝乐作曲编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表演人才、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副团长、首批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计划”入选人、中华传统乐会会员,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祁瑶教授。
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金钟奖、中国文化部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古筝比赛银奖(金奖空缺)、第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第二届“翰雅奖传统筝曲邀请赛”银奖、2018年度“宝钢教育基金”奖、上海音乐学院“傅成贤纪念奖”、2018“年度大学生人物”提名奖、“敦煌杯”古筝菁英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等重要殊荣。
曾赴港、澳、德、美、新、土、瑞、挪等国家与城市访问演出,并于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地成功举办【定风波】以及【时代-TIME】系列的个人专场音乐会全国巡演四十余场而广受赞誉。曾创作、编配了《定风波》、《智取威虎山》、《芦苇荡》、《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游子思归》、《末代传奇》、《柳京之舞》、《古筝专项技能练习曲30首》等多部种类体裁筝乐作品及教材,作品《定风波》曾获“2017全国筝乐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后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根据其改编成古筝曲。
作品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表现了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壮志豪情。
本场音乐会“同曲异工”,将古筝与竹笛重新结合编配,在技法与旋律上互补互长,从而使得作品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