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庭(1924-2001),中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生涯对中国笛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创造性地将南北两派的竹笛演奏艺术进行融合,开“赵派”竹笛演泰艺术之先河,在竹笛的气、指、舌以及音色处理等方面有着精到的美学理念,备受业界的推崇。特别是首创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竹笛演奏艺术的革新。
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赵松庭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乐作品。从早期的《早晨》《婺江风光》到艺术成熟期的《幽兰逢春》,无不显露出一位杰出艺术家极具时代感的创作特征。同时,他的作品又饱含传统音乐的神韵与民族气质,是一位扎根民间的人民艺术家。
赵松庭先生在竹笛理论与科研制作领域也有着非凡成就。他曾发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等著述,是中国竹笛当代理论研究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文献,他还研制了排笛、低音笛、弯管笛、骨笛、雁飞篇等新品种乐器,不仅拓展了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杜如松,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成员。
曾多次于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地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因其为中国传统音乐做出的贡献,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为他颁发了“国际优秀艺术家奖”。主要创作作品有《扁舟载月》《闺中怨》《雁南飞》《竺缘》等。录制出版专辑有《笛声吹向云水间》《莲台凝香》《渔笛清幽》等。《笛声吹向云水间》及其作品入围台湾第19届金曲奖,并获“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和“最佳专辑奖”。编著出版《浙江省竹笛考级教材》《杜如松笛箫曲集》《中国笛曲精选》。2017年8月,独奏曲《渔笛清幽》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此曲由赵松庭改编自婺剧《乱弹二凡》。曲调悲壮激昂,华丽流畅,富有戏曲音乐特点。演奏力求气息饱满,指法富有弹性。
曲子结构:
【一】 引子,相对自由的倒板。乐曲一上来就用了一个八度上的滑音,立刻将乐曲带入悲壮,激昂的情绪之中。
【二】正板,由慢渐快,这段旋律是作者根据婺剧乱弹“二凡”唱调中横风的旋律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的,大量的颤音,滑音,打音的装饰,使得旋律更加流畅,自然,音乐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三】走马,要求使用循环换气技巧和连续花舌,一气呵成,具有独特的戏剧韵味。
【四】经过十小节的连接,转入唱腔段。此段为紧打慢唱。伴奏乐器的紧密性使得音乐显得充满紧张感,进一步体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
【五】快板, 由无板无眼的散板入板,这段速度较快,仍然运用了“紧打慢唱”的手法,乐句之间衔接紧密,情绪激昂,一气呵成。
【六】尾声,紧皮,散板。再现了部分引子散板内容,使乐曲首尾呼应,并过渡到极快的紧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