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周成龙,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现为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仂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青年爱乐民乐团艺术总监。1987年周成龙率团赴德国演出,并任指挥,遍访德国1 5个城市。
周成龙 出生于1946年上海。
周成龙在作曲艺术上执著地追求新颖而又严谨的风格,在作曲技法上努力创意尝试,以图揭出中国民族音乐的广度与深度的崭新面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极富有中国音乐的神韵气质,是为当代中国音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之一。
1987年周成龙率团赴德国演出,并任指挥,遍访德国1 5个城市。
2001年,在APEC高峰会议上,他改编的《世界各国民谣》和2002年APEC部长会议上,他创作的打击乐与乐队协奏曲仿唐乐《春和景明》,更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及审美情趣,努办使自己在音乐道路上更广、更新、更有鲜明的个人冈格,深获社会各界好评。
周成龙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现为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仂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青年爱乐民乐团艺术总监。
周成龙是音乐界非常活跃的多产作曲家,大型作品有:二胡协奏曲《江恋》。琵琶协奏曲《西双版纳的晚霞》、中胡协奏曲《科拉沁草原的传说》、笛子协奏曲《山风》、古琴办奏曲《广陵散》以及大合奏《川西随想》、《过零丁洋》、《台湾组曲》、《魏风》等近500首各种风格、不同组合的作品。还为20多部电视剧作曲。近年来更是创作了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山菊》、《山泉》、《滇西采风》以及为新加坡华乐团创作了《江水情深》,并出版了不同类型的个人音乐专辑共20多张,舆有代表意义的有:《大漠日出》、《马头琴的传说》及《禅·茶一味》等。由他改编、配器的古琴曲《神人畅》、《古风操》、《舂晓吟》、《梅花三弄》。古筝曲《马车夫舞曲(达坂城的姑娘)》《秋风词》等被堪称为古琴曲宝库中之精品。
近年来他创办了上海龙韵音乐制作有限公司,依靠并团结了一批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顾冠仁、徐景新、傅沛华等举办了几十场不同类型的民旗音乐音乐会,深获社会好评。为了弘扬、发展民族音乐,他坚持不懈地宣传、教授普及民乐知识,并瞄准新形势音乐市场需求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手,主编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流行雨通俗小品系列》以及《民族乐队合奏曲集》(Ⅱ)和(Ⅲ)、《弹拨乐合奏》(Ⅱ)和(Ⅲ)、《古筝重奏曲集》及《丝竹小合奏》等,博得了众多爱乐者的青睐。
著名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领军人才,上音高研院中国竹笛艺术中心主任,上音竹笛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论文评阅中心特聘专家。
她曾为三十多位国家元首演奏过中国传统乐曲,作为中国现代竹笛作品最权威的演绎者,她亦是唯一一位受邀带着多部中国竹笛协奏曲与英国BBC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等世界名团进行常年合作演出的民乐演奏家,演奏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同时她的教学成就极为卓越,迄今为止她已培养出上海音乐学院19名竹笛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权威民族器乐专业比赛的30次金奖和第一名,在业界获得“中国竹笛梦之队”的美誉。
她曾受邀录制李安导演、谭盾作曲的影片《卧虎藏龙》笛子、巴乌的独奏(获得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全球十八项电影音乐金奖和格莱美音乐奖),此外她还是当代诸多作曲家们的首选合作者,首演了郭文景、朱世瑞、杨青、唐建平、王建民等著名作曲家为竹笛而作的协奏曲。
2018年由唐俊乔担任制作人和主演的上海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跨界融合创新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首演,这部广受赞誉和好评的原创民族器乐剧不仅是中国首部为单一民族乐器(竹笛)而作的器乐剧,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对话”及全新的舞台戏剧表演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为器乐艺术的创新表演开创了先河,“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也因该剧入选文化旅游部“全国十大优秀民族乐团”。
她编写出版过数十部教材、专著及唱片、影碟演奏专辑,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多篇中国竹笛现代作品发展及展望的论文,而由荷兰唱片公司出版48个国家同步发行的《中国魔笛—唐俊乔》是全球的第一张SACD笛子演奏专辑。她的成就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民族音乐家名典》及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编著的《世界名人录》。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专业教师,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市教委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科室负责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音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玉屏箫笛乐团副总监。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及著名洞箫演奏家教育家戴树红副教授。
王俊侃是文化部“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中国权威竹笛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多年来他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央视音乐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录制个人独奏、重奏节目。出演了多部当代作品:如:竹笛协奏曲《愁空山》、《中国随想曲》、《飞歌》、《竹枝词》、《笛域千秋》等,并带着这些作品与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浙江民族乐团等合作演出。
2015年王俊侃受邀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院校成功举办其个人全国巡演笛箫专场音乐会,获得好评。他曾先后在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宁剧院、上海图书馆、宁夏大学等举办中国民族吹管乐专场讲座;受邀担任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竹笛邀请赛等赛事评委;培养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王俊侃的演奏为苍劲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灵魂。”——音乐周报乐评。
《挂红灯》原为二人台音乐,根据陕北民间乐曲为素材创作而成。通篇充满欢快喜悦的气氛,描绘的是陕北农村人们欢庆佳节时高挂红灯、张灯结彩的欢乐情景。
本曲分三段【一】宜奏的优美抒情,使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从内心悠然而出。【二】、【三】是第一段的变奏,速度逐渐加快,气氛渐次热烈。曲中剁音与上滑音连续交替使用,饶有趣味,是本曲地方风格特点的突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