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笛子与小乐队《姑苏行》李培坤C调曲笛演奏
华音网
李培坤 笛子与小乐队 《姑苏行》
演奏:李培坤
作曲:江先渭
作曲:江先渭

江先渭,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演奏家。作有为数甚丰的民族器乐作品,对民间音乐的整理研究有较大贡献。其作品风格清雅幽丽,余韵悠长。其代表作《姑苏行》无疑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12岁因生活所迫,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吹拉弹唱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考入解放军文工团,专业从事文艺工作,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方面是位多面手,专业竹笛,主要靠自学,自学习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风格,六十年代他采用了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丰收》而初露笛坛。

江先渭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

演奏:李培坤

李培坤,青年笛箫演奏家,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竹笛、洞箫项目责任教师;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艺术指导(排练、作曲);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敦煌国乐·春天计划”民乐教师公益课重奏课程讲师;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器乐类“创作奖”获得者;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原创作品(作曲+演奏)获奖者,《青少年竹笛重奏作品集》编著者;全国中小学《竹笛入门》教材编委。

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竹笛演奏硕士,师从于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在校期间任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声部首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竹笛启蒙师从于百涛,后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詹永明、杜如松、王次恒学习。跟随著名作曲家孙天强学习作曲。

作为独奏嘉宾,曾参与由浙江文化和旅游厅主办“2019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开幕式音乐、“国际电子音乐周系列音乐会”、“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等。多次在专业赛事上获奖,如:第三届“听雨杯”海内外中国竹笛邀请赛专业组“金奖”;“雁荡山”杯浙江省民乐大赛专业组“金奖”; “新松计划”浙江省演奏员大赛“三等奖”等。

作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首席,曾出访捷克、奥地利专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仪式等重大活动。

在教学方面,编著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教材《竹笛基础教材》,培养了多名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创编了多首适合青少年演奏的乐曲,如重奏作品:《童年小景》、《take five》、《水中荡漾》、《论剑》、《瑞鹿秋望》(二重奏版)等,民族管弦乐、《论剑》《破茧》等大型民族管弦乐,其中多首作品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奖。

在创作方面,创作的笛曲《瑞鹿秋望》获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铜奖;编创作品《take five》获得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编创作品《律动五拍》获得2020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创作奖;创作的竹笛重奏《童年小景》与管乐重奏《送别》获第三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展评铜奖;为嘉兴市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海盐腔《蚌精记》完成全场音乐创编和竹笛声部录制。

乐曲《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姑苏行是江先谓先生在1962年创作的,渲染出如画般秀丽的苏州园林美景。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因此,整个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沉静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在文艺北方音乐羽万方数据上的反应是创作出反映新中国新气象的,积极向上的作品。作者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达。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人越是在苦难的时候越不会被打垮,也越是需要乐观精神。江先渭先生穷苦人出生,苦难的经历告诉他,必须坚强、乐观面对新生活。同时,他对新生的中国充满希望。正是这样的情怀催生了这首乐曲。

曲作者说,《姑苏行》的诞生,共有五大因素催成:一是旋律因素,他无意间得到一段昆曲牌的引子,整天拿它来练气,竞越练越有味;二是生活因素,江老经常到苏州,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三是组织因素,团里要求每个演奏员必须要创作自己的曲目到北京会演;四是灵感因素,江老在一次午睡时,突然灵感降临,一下就构思完成了《姑苏行》的框架;五是战友因素,《姑苏行》创作完成后,曲名并练时乐团战友有的说叫《苏州乐》,有的说叫个吹长号的广州籍演奏员(根据回忆名为吕爵文)提出叫《姑苏行》,画龙点睛便一锤定音。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