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逊发(1946.1-2006.1)
著名笛子演奏家,生前系上海民族乐团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一级演奏家,在中国竹笛音乐发展脉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他成功探索南北派竹笛演奏风格,开办“中国笛文化研究所”,在竹笛音乐理论方面颇具建树。他与彭正元创作的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不仅曾获得全国民族器乐创作一等奖,且是唯一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笛子创作曲目。他是第一位研发出“口笛”乐器,并使其搬上音乐会舞台的口笛演奏家。他开创了近20种演奏技术,是迄今中国研发竹笛演奏技术最多的竹笛音乐作曲家。
在俞逊发先生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录制《汇流》《琅琊神韵》《妆台秋思》《牧歌》《河岸吹笛人》等六十余部音像专辑。其中,《妆台秋思》于1992年名列“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榜首。他曾先后创作、改编了包括《歌儿献给解放军》《收割》《梅花三弄》《喜讯传来乐开怀》《汇流》《秋湖月夜》《琅琊神韵》《赤日》等近五十余首笛子独奏曲。
俞逊发的演奏,既传承和发展了陆春龄、赵松庭等饱满圆润、柔婉清丽、干净流畅、手指华丽的南派风格,又是成功领悟冯子存、刘管乐等粗犷豪放、高亢热烈、吐音嘹亮有力的北派风格的演奏家,是新中国第二代演奏家中技术精湛且全面的领头人。俞逊发不仅是中国民族器乐暨中国竹笛音乐发展史的骄傲,亦是上海民族器乐蓬勃发展的靓丽风景线。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享誉国内外乐坛的知名中乐指挥家,自1997年6月起履任香港中乐团。
1987年获颁授中国首届专业评级国家一级指挥。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获各地政府予以表扬,包括新加坡政府“2001年文化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银紫荆星章、国际演艺协会2022年卓越艺术家奖等。此外,指挥不同乐团的影音产品获颁指挥奖项,包括香港中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及中央歌剧院合唱团、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及合唱团等。阎惠昌现应聘为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民族管弦乐研究中心主任及指挥系教授、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及访问学人、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及韩国世翰大学特聘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多间音乐院校客席及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荣誉音乐总监。2013-2017年应邀出任台湾国乐团音乐总监,创立“青年指挥培训计划”,为台湾国乐界培养指挥人才而备受肯定。
阎惠昌带领香港中乐团创下多个中乐发展的里程碑,不但经常获邀到世界各地知名艺术节及音乐节献演,其艺术成就更获各界肯定。他全方位拓展香港中乐团,推动委约作品;积极与不同界别互动,探索交融:领导发展乐器改革,倡议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并实施“专业乐团实习计划”:倡议创立全球首个中乐乐队学院;创办数个主题器乐节,与香港市民共创多个健力士世界纪录;于香港演艺学院开设中乐指挥硕士课程:倡议举办及主持多次中乐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创办全球首个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被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誉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阎惠昌师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作曲家胡登跳、何占豪等教授,于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受聘为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除中乐指挥外,他亦曾获邀担任西洋交响乐团指挥,曾合作的包括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及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等。阎氏亦为活跃作曲家,创作乐曲屡次获得国家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