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铭1939年出生于河南唐河,国家一级作曲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创研室副主任兼乐队指挥,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艺术生涯
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陕西乐团,1963年随团并入陕西歌舞剧院。主要作品有:歌曲《请您看看咱家乡》,器乐曲《为女民兵题照》、《丰收秧歌》、《小羚羊》、《送肥路上》(合作),笛子协奏曲《春》(合作),阮族四重奏《玉关引》,二胡与乐队《西口情韵》,二胡独奏《胡歌》等。其中《送肥路上》入选《二胡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小羚羊》、《春》入选《高明笛子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获奖曲目
1983年,参与《唐·长安乐舞》创作,其中的筝曲《陌上桑》、琵琶曲《春闺怨》、舞蹈音乐《毛员鼓》等作品获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1984--1985年,随《唐·长安乐舞》演出团赴日本及香港地区访问演出,任乐队队长兼指挥。其作品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合作)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创作三等奖 ;阮族四重奏《玉关引》在香港录制CD;二胡与乐队《兰花花》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由国内外十多位演奏家录成多种音带,并入选全国音乐院校教材,收入《全国二胡考级曲集》及中外音乐丛书之八《中国民族器乐曲精选》(李凌主编)等书。为电视风光片《腾飞的南郑》、《城固是个好地方》、《香溪洞》及电影《正月十五看月亮》等创作主题音乐。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有《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二胡音乐创作之乱弹》、《从小花鼓说起》、《从民族音乐沃土中走来的二胡大师》、《兰花花创作纪实》、《民族音乐的骄子—刘天华》、《当代二胡音乐创作透析》、《从汉宫秋月说起》、《江河水·赛马》给我们的启示、《二胡音乐创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二胡·中国料理》、《语不惊死不休》之析疑《秦派二胡》音乐创作纵横谈等。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事迹。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
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为首位大陆杰出人士民乐演奏家访问台湾,为推动两岸的笛子艺术演奏与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音」。
1988年首批评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移居新加坡並任教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2004年应聘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2013年他的《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重点项目课程与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2015年-2017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民族管乐团队、2018-2020年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民族管乐首席教授。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当代名人录》。
张列,著名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国家一级指挥,被誉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之一。早年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其后再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先后师从刘静、丰琪和杨鸿年教授,亦曾获德国指挥大师鲍姆(Carl Böhm) 教授悉心指导与肯定。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兼任广东、浙江、河南、陕西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亦经常于国内多所重点音乐院校担任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
近年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音乐中心、俄罗斯圣彼德堡马林斯基老歌剧院、波兰华沙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演出,获得成功与中国文化部的嘉奖。
曾获邀任马来西亚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国际评委;中国文化部聘请为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评委会委员;受中央电视台聘请担任2007、2019「CCTV 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其创作极多元化,有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获奖。如《小巴郎幻想曲》、《黄河縴夫》、《杨门女将》分别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酸枣坡》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大陆民族乐团的常演出之曲目。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陕北民歌《兰花花》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兰花花坚决不屈服的刚烈性格,对周家的老猴子的鄙视,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决心。歌曲矛盾冲突强烈,对兰花花性格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使《兰花花》成为经典歌曲,至今盛传不衰。后来它经过改编使得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国地方民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