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竹笛与钢琴《兰花花》李培坤E调梆笛演奏
华音网
李培坤 竹笛与钢琴 《兰花花》
演奏:李培坤
作曲:关铭
改编/编曲:詹永明
伴奏:杨梦漪
作曲:关铭

关铭1939年出生于河南唐河,国家一级作曲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创研室副主任兼乐队指挥,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艺术生涯

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陕西乐团,1963年随团并入陕西歌舞剧院。主要作品有:歌曲《请您看看咱家乡》,器乐曲《为女民兵题照》、《丰收秧歌》、《小羚羊》、《送肥路上》(合作),笛子协奏曲《春》(合作),阮族四重奏《玉关引》,二胡与乐队《西口情韵》,二胡独奏《胡歌》等。其中《送肥路上》入选《二胡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小羚羊》、《春》入选《高明笛子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获奖曲目

1983年,参与《唐·长安乐舞》创作,其中的筝曲《陌上桑》、琵琶曲《春闺怨》、舞蹈音乐《毛员鼓》等作品获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1984--1985年,随《唐·长安乐舞》演出团赴日本及香港地区访问演出,任乐队队长兼指挥。其作品民族管乐组曲《王宝钏》(合作)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创作三等奖 ;阮族四重奏《玉关引》在香港录制CD;二胡与乐队《兰花花》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由国内外十多位演奏家录成多种音带,并入选全国音乐院校教材,收入《全国二胡考级曲集》及中外音乐丛书之八《中国民族器乐曲精选》(李凌主编)等书。为电视风光片《腾飞的南郑》、《城固是个好地方》、《香溪洞》及电影《正月十五看月亮》等创作主题音乐。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有《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二胡音乐创作之乱弹》、《从小花鼓说起》、《从民族音乐沃土中走来的二胡大师》、《兰花花创作纪实》、《民族音乐的骄子—刘天华》、《当代二胡音乐创作透析》、《从汉宫秋月说起》、《江河水·赛马》给我们的启示、《二胡音乐创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二胡·中国料理》、《语不惊死不休》之析疑《秦派二胡》音乐创作纵横谈等。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事迹。

改编/编曲:詹永明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

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为首位大陆杰出人士民乐演奏家访问台湾,为推动两岸的笛子艺术演奏与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音」。

1988年首批评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移居新加坡並任教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2004年应聘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2013年他的《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重点项目课程与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2015年-2017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民族管乐团队、2018-2020年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民族管乐首席教授。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当代名人录》。

演奏:李培坤

李培坤,青年笛箫演奏家,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竹笛、洞箫项目责任教师;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艺术指导(排练、作曲);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敦煌国乐·春天计划”民乐教师公益课重奏课程讲师;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器乐类“创作奖”获得者;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原创作品(作曲+演奏)获奖者,《青少年竹笛重奏作品集》编著者;全国中小学《竹笛入门》教材编委。

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竹笛演奏硕士,师从于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在校期间任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声部首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竹笛启蒙师从于百涛,后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詹永明、杜如松、王次恒学习。跟随著名作曲家孙天强学习作曲。

作为独奏嘉宾,曾参与由浙江文化和旅游厅主办“2019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开幕式音乐、“国际电子音乐周系列音乐会”、“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等。多次在专业赛事上获奖,如:第三届“听雨杯”海内外中国竹笛邀请赛专业组“金奖”;“雁荡山”杯浙江省民乐大赛专业组“金奖”; “新松计划”浙江省演奏员大赛“三等奖”等。

作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首席,曾出访捷克、奥地利专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仪式等重大活动。

在教学方面,编著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教材《竹笛基础教材》,培养了多名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创编了多首适合青少年演奏的乐曲,如重奏作品:《童年小景》、《take five》、《水中荡漾》、《论剑》、《瑞鹿秋望》(二重奏版)等,民族管弦乐、《论剑》《破茧》等大型民族管弦乐,其中多首作品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奖。

在创作方面,创作的笛曲《瑞鹿秋望》获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铜奖;编创作品《take five》获得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编创作品《律动五拍》获得2020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创作奖;创作的竹笛重奏《童年小景》与管乐重奏《送别》获第三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展评铜奖;为嘉兴市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海盐腔《蚌精记》完成全场音乐创编和竹笛声部录制。

伴奏:杨梦漪

杨梦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钢琴演奏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青年钢琴教师。曾获Bradshaw &Buono 纽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 匹兹堡爱乐协会比赛一等奖; 卡内基梅陇大学音乐学院协奏曲比赛一等奖; 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旅费比赛一等奖。演出足迹包括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匹兹堡音乐厅,印第纳波利斯地标建筑中心,圣荷塞特丽亚侬剧院,德国哈雷亨德尔故居,荷兰罗宫,阿尔克玛大教堂,阿倍尔顿奥普斯剧院,泰国清迈凯德剧院,上海音乐厅,浙江音乐学院,同济大学。

乐曲《兰花花》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的地方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陕北民歌《兰花花》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兰花花坚决不屈服的刚烈性格,对周家的老猴子的鄙视,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决心。歌曲矛盾冲突强烈,对兰花花性格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使《兰花花》成为经典歌曲,至今盛传不衰。后来它经过改编使得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国地方民歌的发展。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