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2019年12月18日
曾永清,1944年生于天津,笛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作曲家,新中国第二代笛子表演艺术家代表性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草原巡逻兵》、《麦收》、《沂蒙山歌》、《秦川情》等。
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笛子。1961年升入大学,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师承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十二位笛子演奏家,掌握北派、南派等多派笛子演奏风格,并创作多首笛子独奏曲。曾出访美国、法国、瑞士、希腊、日本等国,获得极高的国际声誉。曾永清一生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及笛子表演艺术领域中演奏、创作、教学、理论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12月18日20时,曾永清先生在家安祥离世,享年75岁。2019年12月22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曾永清先生的亲友、总政歌舞团领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艺术院团代表、音乐学院教师、学生等近三百人前来参加,挥泪送别。
李培坤,青年笛箫演奏家,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竹笛、洞箫项目责任教师;杭州少儿艺术团民乐团艺术指导(排练、作曲);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敦煌国乐·春天计划”民乐教师公益课重奏课程讲师;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器乐类“创作奖”获得者;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原创作品(作曲+演奏)获奖者,《青少年竹笛重奏作品集》编著者;全国中小学《竹笛入门》教材编委。
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竹笛演奏硕士,师从于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在校期间任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声部首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竹笛启蒙师从于百涛,后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詹永明、杜如松、王次恒学习。跟随著名作曲家孙天强学习作曲。
作为独奏嘉宾,曾参与由浙江文化和旅游厅主办“2019龙游石窟国际音乐盛典”开幕式音乐、“国际电子音乐周系列音乐会”、“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等。多次在专业赛事上获奖,如:第三届“听雨杯”海内外中国竹笛邀请赛专业组“金奖”;“雁荡山”杯浙江省民乐大赛专业组“金奖”; “新松计划”浙江省演奏员大赛“三等奖”等。
作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竹笛首席,曾出访捷克、奥地利专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仪式等重大活动。
在教学方面,编著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教材《竹笛基础教材》,培养了多名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创编了多首适合青少年演奏的乐曲,如重奏作品:《童年小景》、《take five》、《水中荡漾》、《论剑》、《瑞鹿秋望》(二重奏版)等,民族管弦乐、《论剑》《破茧》等大型民族管弦乐,其中多首作品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奖。
在创作方面,创作的笛曲《瑞鹿秋望》获浙江省第10届音乐舞蹈节铜奖;编创作品《take five》获得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编创作品《律动五拍》获得2020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创作奖;创作的竹笛重奏《童年小景》与管乐重奏《送别》获第三届“敦煌奖”中国民族室内乐展评铜奖;为嘉兴市宣传部文化精品工程海盐腔《蚌精记》完成全场音乐创编和竹笛声部录制。
杨梦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钢琴演奏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青年钢琴教师。曾获Bradshaw &Buono 纽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 匹兹堡爱乐协会比赛一等奖; 卡内基梅陇大学音乐学院协奏曲比赛一等奖; 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旅费比赛一等奖。演出足迹包括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匹兹堡音乐厅,印第纳波利斯地标建筑中心,圣荷塞特丽亚侬剧院,德国哈雷亨德尔故居,荷兰罗宫,阿尔克玛大教堂,阿倍尔顿奥普斯剧院,泰国清迈凯德剧院,上海音乐厅,浙江音乐学院,同济大学。

《秦川情》由曾永清作曲。此曲采用陕西秦腔、碗碗腔的音乐素材写作而成,表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民的热情、豪放。此曲在演奏上音乐变化丰富,力度刚柔相济。旋律上的大幅跳进使其具有粗犷、爽快的风格。此曲运用了大量的腹震音、揉音的特殊技巧,使乐曲更富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