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
詹永明是当今笛坛杰出代表人物。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为首位大陆杰出人士民乐演奏家访问台湾,为推动两岸的笛子艺术演奏与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音」。
1988年首批评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奏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移居新加坡並任教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2004年应聘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2013年他的《中国竹笛专业主干课》被上海市教委评选为重点项目课程与上海音乐学院精品课程。2015年-2017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民族管乐团队、2018-2020年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民族管乐首席教授。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当代名人录》。
高纯华,文学硕士、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西安音乐学院国际排箫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陕西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笛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江淮笛文化研究所艺术顾问。10岁开始习笛,受周崇洪老师的启蒙,先后师从鲍敖法、俞逊发先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期间师从张煜副教授,研究生阶段师从詹永明教授,同时还求教于音乐学家陈应时教授。在学习笛箫过程中还受到陆春龄、许国屏、刘森、高明、李大同、马迪、张延武、程天健、刘正国、林文增、戴金生、李镇、张平、戴树红、王益亮等老师的指点。2017年3月起,由林文增和杜聪两位先生引领开始学习排箫,师从于世界排箫之神格奥尔基·赞菲尔(Gheorghe Zamfir)和排箫大师拉卢卡·帕图丽努(Raluca Patuleanu),并得到两位世界级大师的高度赞扬和认可。2018年9月受罗马尼亚文化部、罗马尼亚排箫基金会和赞菲尔先生邀请,参加罗马尼亚建国100周年排箫音乐会。高氏演奏极富感染力,声音醇厚饱满,南北风格兼容并蓄,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是新生代笛箫演奏家中的佼佼者。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竹笛教师,艺术实践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排箫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杭州排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文化部首届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竹笛青年专业组银奖(首届文华奖);首届国际中国民族乐器邀请赛竹笛青年专业组一等奖等,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职业组优秀演奏奖(最高奖),2017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职业组一等奖等大奖。与美国爵士钢琴大师鲍波·吉姆士、法国爵士乐团FRANCOIS RAULIN等著名音乐人合作录制专辑并于国内外发行。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笛子专场音乐会与讲座,发表《竹笛演奏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运用》、《中国竹笛演奏呼吸方法论析》、《“琅琊神韵”演奏技术难点解析与训练要点》等论文,创作《秋暝》、《汨罗江颂》等笛子独奏作品,主持《祁连音画》获批2019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完成7场全国巡演,获得圆满成功。 先后受邀出访欧、亚、非二十多个国家,个人事迹被收录到《越中名人谱》。
马云鹤自幼受父亲启蒙,热爱竹笛音乐,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竹笛,后拜师于中央民族乐团现任副团长、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教授。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詹永明教授系统学习本科至硕士。后跟随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排箫演奏家林文增先生学习排箫演奏。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奏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排箫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第十七届台北“笛子协奏曲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2016 香港国际笛箫大赛—排箫【金奖】、2017 首届全国排箫展演【金奖】得主。首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竹笛专业在校生,并于 2018 年 1 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竹笛与排箫个人专场音乐会。求学期间四次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人民奖学金、傅成贤纪念奖学金、上海音乐学院硕士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先后师从王次恒、詹永明、林文增等名家。
《西湖春晓》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詹永明教授在1980年创作的。乐曲根据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的诗意创作,描写了春季西湖如图如画的景色。乐曲以江南丝竹的音乐语言为主要创作元素,充分展示了“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通过合理运用江南丝竹乐曲最有代表性的板腔板腔变奏特征,使作品凸显了动中有静、静亦灵动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