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陈正生发言
华音网
陈正生 《陈正生发言》
主讲:陈正生
主讲:陈正生

陈正生,(1937年2月生)音乐理论家,笛箫制作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

1954年加入“南京乐社”,向甘涛学二胡、琵琶以及律学和音乐声学知识,向吴造峨学笛;

1956年夏,经甘涛介绍向朱虎雄学制箫笛。

195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向金祖礼、陆春龄学笛,向孙玉秀学唢呐。

1987年调上海艺术研究所,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编辑部副主任、责任编辑,研究部副主任。

多年来从事律学、音乐声学、音乐史、乐器工艺,以及音乐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以笛律方面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

《朱载堉“异径管律”分析》一文,专家评论该文“虽然未经实验过程,但分析存在的矛盾,提出前人没有注意的复杂性问题,是能折服人的”,因此获上海艺术研究所1987年艺术研究成果奖;

《黄钟正律析——兼议律管频率公式的物理量》,论证杨荫浏先生通过“律管频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历代黄钟正律音高”不可信,著名音乐学家岸边成雄对此文表现出极大兴趣;

《三分损益律算式》被认作“揭开古代神秘律学研究的序幕”,推进了三百六十律的研究。特别是对《晋书》所载“荀勖笛律”的研究,不仅确定了“泰始笛”的形制,同时也通过研究发现唐初吕才所设计的尺八乃是对魏晋长笛的改进,还撰文分析泰始笛和尺八在设计上的不足,以及未能流传的原因。他对“泰始笛”的多次和多种样式的制作,证明了《晋书》 “荀勖笛律”记载的正确性,也为揭开这一千七百多年前的笛律和乐器制作之谜提供了依据。

在音乐声学方面,陈正生就开管与闭管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初步认定管乐器究竟是开管还是闭管这一重要声学性质取决于管子的两端管径差。

陈正生曾设计过“分孔型加键笛”和“分孔型八孔笛”。这两种笛只有八个音孔,却能奏全、奏准十二个半音。这两种设计完全保存了传统的演奏技巧,使用者毋须重新学习。“分孔型加键笛”的设计,曾获得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赞许。

他设计的全律十孔笛,使降mi、降si可用双手拇指按孔,方便了基本调的演奏,为不常用转调提供了可能。他所制作的旧式均孔笛,能轻松地演奏全七调。他还对影响箫笛音色、音域和音准等众多因素进行了全面研究,因此他所制作的箫笛,发音敏锐,音域宽,还解决了至今无人能解决的“叉口”音同本孔音形成小二度的难题,此后又探索了已无人制作的“筹”的音律情况,能制作出不同律制的筹。

他对二胡的琴弦、琴马、音准等都进行过研究,还为初学二胡的人设计过音位能随弦长改变而改变的“二胡音位指板”。

在著作方面,陈正生专注于研究民乐泰斗郑觐文先生曾与沈正国合作将大同乐会存留下来的近80张照片,逐器加以评介,写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又完成了《郑觐文文集》的编撰,收有郑覲文撰写的《中国音乐史》《雅乐新编》和《箫笛新谱》,以及郑觐文的言论和演讲,并附有《申报》有关大同乐会的报导。尤其是《中国音乐史》,不仅校正了郑觐文原书中众多的漏校和错误,补充了所引文献的出处,并对书中欠当之处加以简略评论。《雅乐新编》和《箫笛新谱》都写了述评。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