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沐杏雨 · 一生念师恩
正值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与大家分享由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老师演奏的乐曲《醉苍穹》,这首乐曲由蒋老师用形制特殊的“弯管笛”演奏。
弯管笛由赵松庭先生研制,《醉苍穹》便是蒋老师为纪念恩师赵松庭先生创制弯管笛谱写而成,乐曲古朴浑厚,意境深邃。
视频选自2016年“松庭流芳”笛坛宗师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2016年10月9日,为庆贺恩师赵松庭纪念馆建成,赵松庭先生的嫡传弟子们纷纷登台献艺。蒋国基老师作为赵派师门大弟子,在此场音乐会上演奏《醉苍穹》更具意义。
■ 弯管笛
弯管笛形制的特别之处是把吹孔和按音孔之间的一段管身制成U字形拐弯,以缩短吹孔和按音孔之间的距离,便于演奏。其管长约1.15米,直径3.5厘米,多用紫竹、斑竹制作,拐弯部分是用一段段的短竹管连接而成,作工严谨,缝合细致精准。
早在50多年前赵松庭先生已经开始研制弯管笛,它的形制像一根拐杖,转弯处的地方由竹片拼接而成,所以经常容易裂掉,声音也会偏细。因此数年来与制笛师傅们不断探索改良方案,反复推敲弯管笛的制作工艺。
管笛的双笛膜对于演奏者而言也是更具挑战性的,双膜孔需要的气息共振和共鸣更多。近年来经蒋国基老师不断改革和发展弯管笛,把笛管内壁变大,使得弯管笛较之前可以更轻松发声。
学习演奏这首《醉苍穹》也是在熟悉掌握弯管笛在气息与技巧上的要求,了解弯管笛这件乐器的特质,也让乐器本身得以绵延不断地传承。
赵松庭先生一生为中国笛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创作改编多首经典竹笛作品,还对笛子制作进行研究探索。诚如赵松庭先生所说,“要成为好的演奏家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作品”,多年来蒋国基老师创作和改编了诸多民族管乐器乐曲,这首《醉苍穹》便是弟子对恩师在乐器改革事业上探索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让我们在弯管笛深沉的乐音中,缅怀、致敬师恩!
历任浙江音像出版社音乐编辑,浙江歌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现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社长、主编,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会员。
作品多次获浙江省专业音乐创作一等奖,戏剧音乐《孔乙己》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戏剧音乐《藏书人家》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文华”音乐奖;合唱作品《运河》获第四届中国合唱节创作三等奖。多次为各类大型晚会创作主题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创作音乐剧《蓝眼睛·黑眼睛》、越剧《孔乙己》、《藏书之家》、交响合唱《运河》及若干歌舞影视音乐等。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张列,著名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国家一级指挥,被誉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之一。早年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其后再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先后师从刘静、丰琪和杨鸿年教授,亦曾获德国指挥大师鲍姆(Carl Böhm) 教授悉心指导与肯定。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及乐团创作研究室作曲;兼任广东、浙江、河南、陕西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亦经常于国内多所重点音乐院校担任艺术指导和客座指挥。
近年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柏林爱乐大厅、英国伦敦巴比肯音乐中心、俄罗斯圣彼德堡马林斯基老歌剧院、波兰华沙音乐厅、捷克布拉格斯美塔纳音乐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演出,获得成功与中国文化部的嘉奖。
曾获邀任马来西亚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国际评委;中国文化部聘请为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评委会委员;受中央电视台聘请担任2007、2019「CCTV 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其创作极多元化,有管弦乐、舞剧、影视音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声乐等近百首作品并多次获奖。如《小巴郎幻想曲》、《黄河縴夫》、《杨门女将》分别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酸枣坡》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打击乐协奏曲《关山随想》成为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大陆民族乐团的常演出之曲目。
《醉苍穹》为弯管笛而作,夜阑人静,作者自酌独饮,三杯两盏淡酒入杯。微醺尘封往事随酒涌上心头,化作音符,汇成曲,一首酣醉的笛子独奏曲就这样一气呵成。深沉忧伤透着苍凉之感的诉说,从弯管笛中缓缓漂来,如泣如诉,他在漫漫长夜中的苦涩记忆。然而作者没有怨天尤人,音乐迅速一跳跃起伏的旋律饱满有力的音符,吹响了人生的进行曲。旋即音乐又在度壮烈起来,发出勃勃生机和欣欣热情,听者的思绪。随着音乐节奏激扬兴奋起来。苦难被融化,发酵,酝酿出醇香甘甜的美酒,曼妙的低音在无边无垠的星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