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陈昕怡笛子独奏《鹧鸪飞-赵松庭》
华音网
陈昕怡 笛子独奏 《鹧鸪飞-赵松庭》
演奏:陈昕怡
改编/编曲:赵松庭
改编/编曲:赵松庭

赵松庭(1924-2001),中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生涯对中国笛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创造性地将南北两派的竹笛演奏艺术进行融合,开“赵派”竹笛演泰艺术之先河,在竹笛的气、指、舌以及音色处理等方面有着精到的美学理念,备受业界的推崇。特别是首创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竹笛演奏艺术的革新。

作为一位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赵松庭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乐作品。从早期的《早晨》《婺江风光》到艺术成熟期的《幽兰逢春》,无不显露出一位杰出艺术家极具时代感的创作特征。同时,他的作品又饱含传统音乐的神韵与民族气质,是一位扎根民间的人民艺术家。

赵松庭先生在竹笛理论与科研制作领域也有着非凡成就。他曾发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笛艺春秋》等著述,是中国竹笛当代理论研究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文献,他还研制了排笛、低音笛、弯管笛、骨笛、雁飞篇等新品种乐器,不仅拓展了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演奏:陈昕怡

上海音乐学院本科19级学生,自幼随父亲陈向东学笛,曾得到莆田竹笛名师蔡冠平的精心指导,2010年起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詹永明教授,接受多年专业化系统性笛子演奏教育,20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曾获得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职业少年B组金奖、第二届“松庭杯”全国笛箫邀请赛职业少年组金奖、第四届“听雨杯”海内外笛箫邀请赛专业少年组竹笛金奖、首届“松庭龙吟”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职业A组金奖、“松庭龙吟”2021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A组金奖、第三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2021笛子高级专业组银奖等奖项。

乐曲《鹧鸪飞-赵松庭》

(一)《鹧鸪飞》为民间乐曲。原曲在快板前结束,快板一段为赵松庭先生在一九五七年时所加。

(二)本曲以唐朝大诗人李白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为依据改编。

(三)乐曲的装饰演奏手法与江南丝竹相同,即灵活运用“颤”“叠”“赠”“打”,忌用“吐”、“滑” 、“垛”、“花”。

(四)快板一段用循环换气技巧演奏,指法要极富于弹性,可以一口气连吹三遍,最快时要达到每分钟160拍。

南派竹笛经典作品《鹧鸪飞》五十年代南派笛乐宗师陆春龄、赵松庭先生先生分别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赵松庭先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白的诗作《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吴败越胜,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诗中揭示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感叹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赵松庭先生的《鹧鸪飞》正是受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启示,因此,带有些许伤感和失意,并夹杂着幽怨的情绪,全曲在继承江南丝竹的基础上融合了昆曲元素,使乐曲更为典雅和婉约。于上海历经丝竹洗礼《鹧鸪飞》形式的再度升华要归功于笛王赵松庭的诗意阐释以及作曲家钱兆熹富有想象力的配器。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