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及上音民乐系系主任等职务。
谱写了大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卓有建树。在全国的各类音乐作品比赛中,有多首作品获奖。主要获奖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文化部举办,1988年)、《四季掠影》(单簧管与钢琴) 获全国首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作品评选优秀奖(文化部举办,1989年),《幻想曲》(筝独奏)获文化部1995“东方杯”古筝大赛优秀作品奖、《天山风情》(二胡与交响乐队)获中国首届“金钟奖”交响乐作品比赛铜奖(2001年),《第二二胡狂想曲》获中国第三届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2003年),《第三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十二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文化部,2006年),《第四二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十五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文化部,2011年),《啊哩哩》(民乐九重奏)获全国第九届金钟奖最佳作品奖(2014年)等。其作品《二胡狂想曲》系列、协奏曲《枫桥夜泊》等系列古筝曲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久演不衰并流传于海内外。部分作品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的音乐会及艺术节上演。
曾出访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座,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作品首演等。先后在各种刊物发表多首作品,在海内外灌录和出版了几十辑CD专辑。其主要作品被广泛收录于各种版本的CD、DVD以及音乐院校的教材之中。出版的个人作品专集有:《王建民古筝曲选》(台北风潮公司1998年)、《王建民二胡曲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王建民古筝创作曲九首》(香港博韵公司2010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乐器本科教材》系列。除此之外,还多次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比赛的评委。
马云鹤自幼受父亲启蒙,热爱竹笛音乐,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竹笛,后拜师于中央民族乐团现任副团长、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教授。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詹永明教授系统学习本科至硕士。后跟随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排箫演奏家林文增先生学习排箫演奏。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奏员,中国音协竹笛学会排箫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第十七届台北“笛子协奏曲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2016 香港国际笛箫大赛—排箫【金奖】、2017 首届全国排箫展演【金奖】得主。首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竹笛专业在校生,并于 2018 年 1 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竹笛与排箫个人专场音乐会。求学期间四次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人民奖学金、傅成贤纪念奖学金、上海音乐学院硕士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先后师从王次恒、詹永明、林文增等名家。
《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由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为著名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度身而作。乐曲以江南一带的评弹、民歌、戏曲等民间音乐为基调,经融合、展开、创新而成。曲中充分运用竹笛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手段,是一首富于挑战性的高难度作品。乐曲展示出一派大地回春、万物萌动的景象,具有浓郁的江南情感与现代城市风韵。
王建民教授是中国当代很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器乐作品题材多样,构思精巧,配器富于想象,具有较高的听觉冲击力,深受音乐专业领域和音乐艺术爱好者们的关注,喜爱与好评。以往他抒发乐思的平台多青睐于二胡和古筝,《中国随想曲NO.1一东方印象》是他创作的的首部竹笛协奏曲,这部作品一经首演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