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刘晓婉笛子独奏《走西口》,2011年绿洲——刘晓婉竹笛独奏音乐会
华音网
刘晓婉 笛子独奏 《走西口》
演奏:刘晓婉
作曲:李镇 南维德 魏家稔
作曲:李镇

“草原笛派”笛子大师、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曾任内蒙古歌舞团副团长、内蒙古政协委员等职务。

其笛韵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特色及歌唱性的艺术风格,历经四十余年笛艺生涯的磨练与艺术沉淀,已创立了风格独特的“草原笛派”。

他创作和演奏的主要作品有笛子独奏曲《鄂尔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浩特篝火》、双笛膜低音笛曲《草原的思念》、笛子组曲《草原抒情》、笛子协奏曲《走西口》、巴乌独奏曲《牧歌》《蓬莱湖渔歌》、埙独奏曲《敖包祭》等(含合作)。曾出版《李镇笛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镇演奏笛子曲谱六十首汇编》(台湾台北琴圆文化公司)CD专辑、《走西口》(台湾中国龙音像公司)等。

其演奏在内蒙古和全国多次获奖,笛曲被海内外音乐学院列入教材并应邀讲学。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和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客席教授。

曾在中国北京、杭州、西安、太原、兰州、武汉以及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笛曲《走西口》《大青山下》等是国家文华奖、CCTV民族CCTV民族器乐大赛、台北国乐大赛等赛事的指定曲目,并多次担任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等国家赛事评委。

李氏在乐器的研究和改良方面不遗余力、建树良多,包括以传统六音孔竹笛向超高音域扩展纯五度(七个音)的指法;成功研制以环氧树脂(玻璃钢)材料的笛子系列和双笛膜低音大笛,获1991年内蒙古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专利。

李氏创新的独具北方草原音乐风格的笛子学派在内蒙古的民族音乐事业和中国的笛子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演奏:刘晓婉

中央音乐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毕业。曾获“松庭杯”全国竹笛大赛青年乙组金奖、中央音乐学院“炎黄杯”最佳演奏奖、2015第三届香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竹笛专业A组成人组金奖等,2011年举行“绿洲——刘晓婉个人竹笛音会”。

乐曲《走西口》

竹笛协奏曲《走西口》创作于1980年改革开放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大手笔气势,大胆的谱写了一曲爱情悲剧和交响乐队合作的一部协奏曲,也填补了我国竹笛与交响乐合作的空白。

该曲取材于中国华北和中国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二代《走西口》戏剧曲目,描写清朝末年咸丰五年,华北大旱太原府的佃农太春南雅新婚燕尔,却因饥寒所迫,只得远走口外谋生的悲惨境遇。夫妻无奈,被迫分离,临行时妻子玉莲只得谆谆嘱咐,依依送别。

笛子协奏曲《走西口》参照原著创作而成“新婚”“哭别”“相送”“盼望”四个段落组成。

乐曲首先由一句悲剧性的引子点题,慢起渐快的主题把乐曲引向艰难的“新婚”乐段,笛子与乐队的竞奏营造出夫妻新婚时的快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辛酸中的欢乐煎熬中的理解,调落中的生机。

“哭别”乐段吸取戏曲音乐板式结构,由梆笛高音区强烈音色、急速的气颤音和粗糙的音色,配以乐队大起大落的呼应,充分表达玉莲情绪冲动,呼天抢地,撕心裂肺的强烈情感表达,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催人泪下。

“相送”乐段以降B调曲笛醇原柔和的音色,演奏气吐多变的气颤气滑,配合默契的手指,缓缓叙述了夫妻分离前哀婉离绵、如泣如诉、殷殷相嘱、难分难舍的情景,令人肝肠寸断。

“华彩”段提炼全曲精华,新颖别致的笛子语言屡屡之呈现,起伏跌宕,使人物的情绪得以喧泄,演奏的技艺能够充分发挥。

“盼望”乐段,满含激情,表现苦难中的夫妻冷凝的心泉似荡起一波希望的涟漪,他们热切的期冀着,憧憬美好生活的未来,盼望好运到来,夫妻得以早日团聚。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