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刘三晖
中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为香港中乐团第二任音乐总监,1990年移居台湾担任高雄市国乐团指挥,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任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指挥。
早期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59)、《第一交响曲》(1961)等 到香港以后的作品(1986-1990):最初有中乐曲《洪湖随想曲》(1980)、《喜迎春》(1981)、《云南风情》(1982)、《丰年祭》(1983)、《天山恋歌》(1984)、第三钢琴协奏曲《英雄》、《管弦丝竹知多少》、《拉萨行》(1985)等;
1986年3月起任香港中乐团第二任总监后的主要作品有:《花木兰》序曲(1986)、古琴与乐队《离骚》、《白石道人词意组曲》(1987)、《第一笛子协奏曲》、《第一二胡协奏曲》(1988),为中乐团与管风琴而作的《第二交响曲》、《第一打击乐协奏曲》(1989)、大提琴协奏曲《路》(1990)等。
任高雄市国乐指挥期间的作品主要有(1990-1994):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中乐《台湾风情》(1991)、唢呐协奏曲《花木兰》(1992)、大合唱《高雄之恋》(1994)等。1994年移居加拿大之后的作品主要有:《小提琴协奏曲》(1994)、《第三交响曲》(中乐,1995)、中乐充曲《普天乐》及《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97)等。
晏璐婷,中国板胡演奏者,首位身兼文华奖金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的青年板胡演奏者,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青年板胡讲师。
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沈诚老师学习板胡、京胡、高胡等多种民族弓弦乐器。200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学院特殊人才被保送攻读研究生,继续跟随沈诚教授学习板胡。在校期间曾随刘长福教授学习二胡,中国京剧院京胡名家张顺翔老师辅修京胡,并得到过多位胡琴名家的指教。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拉弦乐器)优秀指导教师奖。曾出访欧、亚、非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并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节目录制。
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沈诚老师,学习板胡、京胡、高胡等多种民族弓弦乐器。2006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 。
2009年,获学院特殊人才被保送攻读研究生,继续跟随沈诚教授学习板胡 [1] 。在校期间,曾随刘长福教授学习二胡,中国京剧院京胡名家张顺翔老师辅修京胡,并得到过多位胡琴名家的指教。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首位身兼文华奖金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的青年板胡演奏家。
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拉弦乐器)优秀指导教师奖。曾出访欧、亚、非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并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节目录制。
《第一二胡协奏曲》由关乃忠先生创作,这是一部由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音乐形式结合的作品,乐曲以严格的奏鸣曲式结构写成。第一乐章是朝气蓬勃的快板,其中第一主题表达出对人生充满着信心,第二主题则甜蜜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