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用琴
■ 六角筒红山玉龙首二泉二胡
乐器说明:
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沈正国受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启发,借简约玉龙为琴首,与民国具象雕龙形成鲜明对比。琴筒六角形配托板,与琴杆同为酸枝木老料。六阴棱木轸,灯笼格音窗,蒙蟒蛇皮,张钢弦。王根兴蒙皮。
年代:21世纪10年代
尺寸:通高83.5cm,琴筒前口外径9.5cm,琴筒长13.5cm,工装有效弦长50.3cm
来源:大龢堂收藏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岁。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上音附中民乐科教授。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专业组第一名获得者;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教育奖”获得者;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中国器乐大赛“金钟奖”评委;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阅专家;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委员会常委理事;上海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
3岁开始随父亲习琴,1978年考入上音附小;1982年考入上音附中;198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提前一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于附中至今。在校期间曾先后师从陈大灿、唐春贵、王乙、林心铭、吴之珉等教授。是著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的再传弟子。
2003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首批骨干教师、获上海音乐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三次荣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奖”等。2015第一届、2018第二届上海“胡琴艺术节”执行总监、项目负责人;2016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为二胡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大课《不同地域风格的二胡作品及演奏技法分析》的课程,并担任主讲,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音乐学院中属首创;2018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高水平师资培养计划项目。
她培养过的学生曾囊括文化部“金钟奖”、“文华奖”金、银、铜奖。她曾出版各类二胡CD10余张;二胡专著、教材、曲集10余种;并首次在全国出版探索性质的创作曲目80首,出版《少儿二胡集体课初级教程》。
她的演奏可用八个字概括:高贵优雅、与众不同。技术上,扎实深厚、功力满满;艺术上,严谨而不失生动自然,大气而不失细腻独特。她对每部作品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做到了至善至美。她的演奏旋律线条感强,充满了想象力与感染力,被誉为“二胡演奏无所不能的莫扎特、拉弦器乐充满想象力的诗人”。
青年扬琴演奏家。六岁习琴,启蒙于旅美扬琴演奏家赵扬琴老师。1987年考入“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并担任乐队主奏。1988年赴四川成都参加“全国首届少儿民族器乐、西洋管乐演奏邀请赛”,获“民乐儿童组第一名”,并受到大赛组委会名誉副主任彭修文教授的特别赞许。
198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郭敏清教授。
1990年随“上海少年儿童民族音乐演出团”赴日本访问演出。
1994年赴京参加“中国杰出少年演奏家音乐会”演出。
1998年附中毕业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师从成海华副教授。
1999年参加“上音女子丝弦五重奏”,赴京参加建国50周年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2年成功的举办了个人独奏毕业音乐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得到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教育家桂习礼教授的悉心指导。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建校70周年纪念唱片《岁月留韵》的录制。
演奏风格独特,基本功扎实,艺术表达细腻感人,音乐语言极富感染力。
2004年攻读完上音研究生课程班全部学科。2003年留校任职于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主持行政工作以及学术项目、展览统筹。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