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岁。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中共党员、二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演艺集团第二届艺委会成员、浙江民族乐团首席兼弦乐声部长。
师承著名二胡教育家、美学家杨易禾教授,浙江音乐学院梁伟副教授;201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同年考入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多次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一级演员许奕、马崊的悉心指导;2018年通过业务考核担任浙江民族乐团弦乐声部长,并于2021年担任乐团首席至今;
主要成就:
2010年 首届香港.国际江南丝竹音乐比赛一等奖、最佳表演奖。
2014年 浙江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独奏金奖;
2017、2018、2021年于浙江音乐厅、杭州剧院、绍兴蓝天大剧院等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及音乐课堂活动;
2018年经全国遴选参加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教授创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全国二胡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并于北京中山音乐堂成功举办“弓弦和鸣”全国青年二胡演奏家音乐会;
2019年随浙江歌舞剧院彩蝶女乐参与“八省一市”巡演及彩蝶女乐全国巡演,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2020年担任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中“宫宇”乐章的二胡首演;
2021年录制“采茶新韵、水乡小唱”节目入选“风华国乐”春节特辑;
2023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民族交响诗《水阔山海间》全国巡演及十大优秀乐团展演;
工作期间曾随乐团出访欧洲十国、东南亚、韩国、毛里求斯等多地成功进行了数百场的交流演出。参演多部国家艺术基金以及浙江省艺术基金项目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印象良渚》《水阔山海间》《唐诗宋词两座城》等。

著名青年指挥家,双学士学位(民族音乐指挥、二胡演奏表演)、乐队指挥师从张国勇教授,获乐队指挥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重合奏教研室专业教师。
2007年代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参加由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叶聪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一届《民乐指挥工作坊》大师课,得到叶聪先生的悉心指导并出色的完成了所有指挥课程。
2008年荣获第2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邀请赛一等奖,并荣获2008年度上海艺术专业优秀学生奖。2010-2015年期间受聘担任浙江民族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1、2014年分别荣获第八届、第九届浙江省音乐舞蹈节“优秀指挥奖”,带领浙江民族乐团先后出访欧亚美及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客席指挥,曾经与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山西民族乐团等有过成功的合作演出。他的指挥,音乐严谨细腻,富有激情,技术精湛,尤其对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风格把握和诠释令人称道。
作为指导教师,2015年度上海音乐学院“弘音组合”入围上海市小剧(节)目展演“演出奖”;2018年度“弘音组合”荣获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艺术表演类民乐(小合奏/重奏)专场乙组一等奖;2019年带领上海音乐学院“弘音组合”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中成功晋级传统组合组决赛阶段。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