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青,青年作曲家,博士,晨光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教师。曾先后师从郭元、陈钢、贾达群、安承弼教授学习作曲及电子音乐作曲,博士期间师从许舒亚教授。她的作品类型多样,包含器乐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电子音乐、以及电子多媒体作品等,屡获各类创作奖项,并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等重要音乐会中上演,曾多次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成功上演多部交响乐作品。她的理论研究成果曾发表于《音乐艺术》、《中国音乐》等重要学术刊物,曾荣获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19西方音乐学会第三届学术论文评奖A组(博士组)二等奖、获选《中国音乐》第一届硕博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她培养的多位学生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学生作品也曾多次在各类作曲比赛中获奖。任教以来曾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2015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比赛优秀教师提名奖及2016年度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项目三等奖。2021年6月荣获第一届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青教赛暨上海市第四届基础教育青教赛中职组选拔赛三等奖,并授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手”称号。
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上音附中民乐科教授。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专业组第一名获得者;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教育奖”获得者;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中国器乐大赛“金钟奖”评委;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阅专家;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委员会常委理事;上海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
3岁开始随父亲习琴,1978年考入上音附小;1982年考入上音附中;198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提前一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于附中至今。在校期间曾先后师从陈大灿、唐春贵、王乙、林心铭、吴之珉等教授。是著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的再传弟子。
2003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首批骨干教师、获上海音乐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三次荣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奖”等。2015第一届、2018第二届上海“胡琴艺术节”执行总监、项目负责人;2016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为二胡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大课《不同地域风格的二胡作品及演奏技法分析》的课程,并担任主讲,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音乐学院中属首创;2018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高水平师资培养计划项目。
她培养过的学生曾囊括文化部“金钟奖”、“文华奖”金、银、铜奖。她曾出版各类二胡CD10余张;二胡专著、教材、曲集10余种;并首次在全国出版探索性质的创作曲目80首,出版《少儿二胡集体课初级教程》。
她的演奏可用八个字概括:高贵优雅、与众不同。技术上,扎实深厚、功力满满;艺术上,严谨而不失生动自然,大气而不失细腻独特。她对每部作品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做到了至善至美。她的演奏旋律线条感强,充满了想象力与感染力,被誉为“二胡演奏无所不能的莫扎特、拉弦器乐充满想象力的诗人”。
赵晓鸥,青年指挥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音附中室内乐学科主任,上音附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学院特聘教授。1978年生于上海市,自幼学习钢琴。1990年考入上音附中。199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音作曲指挥系,师从张眉教授。2001年,毕业留附中任教。2003年,他获得美国孟菲斯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乐队指挥硕士专业,师从孟菲斯大学终身教授江浦琦博士。在美期间,他指挥孟菲斯大学交响乐团,开了多场高质量的音乐会。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再次获得美国国家指挥学院全额奖学金,赴ASPEN MUSIC FESTIVAL继续深造,先后师从指挥大DAVIDZINMAN,以及美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LEONARD SLATKIN等。2005年学成回国,任教上海音乐学院至今。在他学习任教期间,他指挥了包括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福建省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沈阳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众多交响乐团,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孟菲斯、圣路易斯,德国柏林、爱因根,奥地利萨尔兹堡,西班牙马拉加、格拉纳达,澳大利亚墨尔本,韩国大邱,以及国内众多城市成功指挥音乐会。2009年10月,他应美中基金会邀请,在纽约林肯中心 Avery Fisher Hall 指挥了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音乐会,得到了包括尼克松总统女婿,时任纽约州共和党主席的Edward Cox先生以及其他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和热情称赞。
《毛乌素随想——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的灵感来源于毛乌素沙漠在几代治沙人不懈努力下变为绿洲的事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里,毛乌素沙漠以每年1.62%的荒漠化转速率不断缩小,使当地实现了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几十年来,榆林人民凭借坚强的毅力、超常的干劲与无垠的荒漠、肆虐的风沙进行抗争,坚韧、积极、永不言弃,正是这样滴水穿石、愚公移山一般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毛乌素绿洲。作者深深的被它震撼,为之感动。
该作品取材自榆林地区著名的小曲《九连环》,榆林小曲是同时兼具北方阳刚之气与南方阴柔之美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该作品以其中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出发点,二胡的独奏部分延续了《九连环》线条中非常有特点的大跳进行。全曲以线条化的写作方式为主,力图用多层次的线条刻画出丰富的情感,也力图将南北个性兼具的特点保留在作品的呈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