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梁聆聆-二胡独奏《弹乐》
华音网
梁聆聆 二胡独奏 《弹乐》
演奏:梁聆聆
作曲:孙文明

作曲:孙文明

孙文明(1928~196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虞。

孙文明四岁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曾学算命,到处流浪,后学二胡为谋生手段。他学习时先是模仿着拉奏,善于吸收民歌小调,各类戏曲曲艺无所不学,后来就自编自演。

解放初,孙文明在南京曾创作了《送听》和《弹六》两曲,《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1952年作的《流波曲》和《四方曲》,曾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得很高评价和奖励。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的邀请,到上海传艺,后又到上海音乐学院授课。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他创作的八首二胡曲中,《流波曲》是代表作。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孙文明二胡曲集》。

创作风格

孙文明的民间二胡曲及其演奏艺术当时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城镇乡村很有影响,深受百姓喜爱。其原因,一是他熟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其他民间乐曲,熟悉京剧、锡剧、绍兴戏、申曲、苏州弹词等戏曲和曲艺音乐,并善于从中吸取丰富的音乐营养,二是他有刻苦钻研标新立异的精神,别出心裁地革新二胡演奏方法,模仿四胡、琵琶、三弦、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效果,令听众惊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项祖英、周浩等专业二胡演奏家曾专门向孙文明拜师学艺并采风记谱。 

主要作品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录制了孙文明亲自演奏的二胡曲目,如今这些录音资料已经成为绝响。这些曲目包括《弹乐》《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送听》《夜静萧声》《春秋会》《评弹开篇》《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送春》。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功底颇深,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有时甚至不用千斤,有的还用双马尾来演奏,效果奇特,另有一番情趣。他在运弓走指方面,把“托丝”和“轻按”巧妙结合,奏出类似洞箫的优美的音色。他还善于运用虚弓,弹弓,滑音,泛音等技法来丰富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孙文明是将技巧与音乐二者关系协调的最好的典范。他的二胡实践,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尤其在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对于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

演奏:梁聆聆

梁聆聆,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兼任:紫禁城青年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音协二胡学会副会长,两岸四地中国模范学生展示活动首席国乐顾问,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迄今出版个人专辑唱片四张;发表有关二胡艺术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在瑞典以英文发表《Hälsning från China Conservatory i Beijing 》;出版专著三本。拍摄多部二胡教学片。

曾在美国、日本、瑞典、丹麦、加拿大;中国北京、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厦门等地举办独奏音乐会和专题讲座多场。演出足迹遍及亚、非、欧、北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乐曲《弹乐》

该曲创作于1951年春,是孙文明的处女作。作者糅合了评弹音乐和江南丝竹“三六”的音韵而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又名《弹六》。作者对评弹和江南丝竹都非常熟悉,在二胡上模拟琵琶和三弦的演奏手法,创作了这首具江南丝竹特色的二胡作品。

琵琶和三弦的空弦都较二胡空弦长,音色低沉浑厚,一般二胡很难获得类似音色,孙文明独创了“不用干斤”的方法,获得了理想效果。实际上就是内外弦都以顺时针将弦缠绕在弦轴上,利用外弦的线轴做干斤。这样使二胡获得了更为宽广的音色,并与琵琶和三弦的音色相近。右手则以软弓演奏,但极富弹性,产生弹拨乐器的效果。《弹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演奏时美个音既要有颗粒型,又要注意旋律线条的优美与和谐。

ver2/作者揉合了评弹音乐和江南丝竹《三六》的音韵而创作而成。采取无千斤的手法,音城宽广,音色低沉浑厚。模拟出琵琶和三弦的演奏手法及音响效果,乐风明快。据作者解释,此曲意为“ 弹弹乐乐”演奉时边拉边弹,情绪快乐,趣味畚然。乐曲中边拉边弹的技术奏出了五度、八度、七度的音程,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术。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