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大卫,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驻团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电子键盘学会副会长、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为独奏家,他曾多次与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天津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2013年,曲氏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决赛中执棒江苏民族乐团;2018年随中国文化部代表团出访朝鲜,并指挥三池渊管弦乐团;获邀担任中国爱乐弓弦乐团常任指挥,并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常规乐季演出。
曲氏曾登上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会堂、台湾中山堂、江苏大剧院、天津大剧院、深圳音乐厅和广州星海音乐厅等国内外知名舞台。2006年,作为创始人,他组建了灵魂室内乐团(Soul Chamber Orchestra),2018年获得日本大阪国际音乐比赛首奖。
曲氏先后参加了2007年中央台文化部春节晚会、2015年中央台元宵晚会、江苏卫视春晚、广东卫视国乐大典、音乐频道《风华国乐》和《乐享汇》、电影频道《音乐电影欣赏》、2020年中央电视台中秋及国庆晚会等节目,2020年参与中国广播电影乐团央视频直播演出。
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中国民乐作品:《第一二胡协奏曲-红土印象》(首演于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第二二胡协奏曲-疆岭之韵》(首演于2013年,台北市国立民族乐团)、弦语、津门古韵和风味儿等。室内乐作品:人生如戏、开门儿、Fiona和幻想曲2017等。其他作品包括:《第一大提琴奏鸣曲》、《第一钢琴三重奏》、电影《鸟巢》、《我的七年》、《狙击上甘岭》等。2010年为薛啸秋改编的《遗忘》获台湾金曲奖,2017年曾获邀为中国广播电影乐团改编乐团作品《李香兰》。
青年二胡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二胡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湖北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曾获第九届、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优秀奖;第五届、第六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二胡演奏金奖;第四届“文华艺术院校奖”拉弦乐器组青年组优秀奖;首届“黄海怀二胡奖”二胡演奏比赛优秀奖等奖项;湖北省首届“长江之春”青年音乐家比赛专业二胡组金奖。
曾先后师从别小霞副教授、胡志平教授。个人多次获得学院以及省级、国家级比赛颁发的指导教师奖。成功举办《心香——尤毅懿二胡独奏音乐会》《弦语——尤毅懿二胡独奏音乐会》《尤毅懿师生二胡专场音乐会》及多场教学汇报音乐会。2018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入选全国中青年二胡、古筝骨干(含新文艺群体)增强“四力”培训活动。曾与中国东方中乐团、东方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澳门长虹民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湖北编钟国乐团等知名院团合作演出。受邀赴美国、荷兰、冰岛、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吉布提等国家传播二胡演奏艺术。
青年钢琴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湖北省文协钢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台湾艺术大学和台湾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台海杯音乐艺术大赛”华中区负责人,并担任钢琴组评委;湖北省教育厅和文化旅游厅“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大赛评委。
多年来,作为艺术指导多次参加国家级大赛和国内数百场音乐会,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2012年至今,随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中乐系、附中选手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国音乐小金钟奖”、“武汉音乐学院二胡艺术周”,获国家级重大赛事艺术指导奖,并担任高规格音乐会艺术指导,获得广泛好评。
上海音乐学打击乐院硕士研究生。
自幼学习钢琴,高中接触打击乐,2019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师从龙稳老师。202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目前在读,师从罗天琪教授。曾先后师从杨茹文教授,宋雨晨老师学习西洋打击乐。
2025年获英国管乐&打击乐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2024年参演上海当代音乐节经典管弦作品音乐会作为协奏部分与苏州交响乐团合作;在上音歌剧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等音乐厅演出,涉及有独奏重奏、民族室内乐、室内乐多种形式。
曾多次获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并被多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社团积极分子等;2022年武汉音乐学院“学院杯”中国器乐演奏比赛获优秀奖;优秀毕业生;曾作为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成员、“东方悦音”组合、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武汉音乐学院编钟乐团成员,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红旗颂“大型编钟与民族管弦专场音乐会;“庆典”大型编钟与民族管弦音乐会;“我的祖国”编钟与大型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等重大音乐会。
《弦语》是应2013年金钟奖二胡比赛半决赛风格性作品的委约而作,作曲家曲大卫采用复杂、多变的节奏组合,色彩斑斓的调性转换以及双音的演奏技法,结合新疆音乐特点,深情表达了对美丽新疆的赞美之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