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1935年出生于上海市,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李笑秋,安徽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安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科技部《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与频谱分析》项目咨询专家,国家二级演奏员。
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1987),长期从事二胡演奏与教学、乐队指挥及音乐理论研究。执教40年,学子遍布国内各高等艺术院校、专业院团及海外华人乐团。2006年10月成功举办《李笑秋二胡独奏音乐会》。先后主持央财《支持高职学校提升音乐表演专业发展能力》(2011)、国家艺术基金《黄梅戏伴奏人才培养》(2016)等国家级项目。2016年6月应邀随学院教育代表团先后出访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大学、罗兹音乐学院;立陶宛ISM大学、米克拉斯•罗梅里斯(MRU)大学。2015年获安徽省教育厅颁发“教学成果奖”。发表各类音乐、美学论文20余篇,出版音乐专著《弦之梦——当代大型二胡协奏曲选粹》(黄山书社2019年版)。多次应邀出席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等主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
此曲是刘天华根据作曲家陈钢1973年编创的同名小提琴曲移植的二胡曲。乐曲赞美了我国西部边疆草原人民幸福甜蜜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尽情欢舞的热烈场面,具有浓烈的塔吉克族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