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明(1928~196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虞。
孙文明四岁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曾学算命,到处流浪,后学二胡为谋生手段。他学习时先是模仿着拉奏,善于吸收民歌小调,各类戏曲曲艺无所不学,后来就自编自演。
解放初,孙文明在南京曾创作了《送听》和《弹六》两曲,《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1952年作的《流波曲》和《四方曲》,曾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得很高评价和奖励。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的邀请,到上海传艺,后又到上海音乐学院授课。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他创作的八首二胡曲中,《流波曲》是代表作。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孙文明二胡曲集》。
创作风格
孙文明的民间二胡曲及其演奏艺术当时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城镇乡村很有影响,深受百姓喜爱。其原因,一是他熟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其他民间乐曲,熟悉京剧、锡剧、绍兴戏、申曲、苏州弹词等戏曲和曲艺音乐,并善于从中吸取丰富的音乐营养,二是他有刻苦钻研标新立异的精神,别出心裁地革新二胡演奏方法,模仿四胡、琵琶、三弦、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效果,令听众惊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项祖英、周浩等专业二胡演奏家曾专门向孙文明拜师学艺并采风记谱。
主要作品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录制了孙文明亲自演奏的二胡曲目,如今这些录音资料已经成为绝响。这些曲目包括《弹乐》《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送听》《夜静萧声》《春秋会》《评弹开篇》《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送春》。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功底颇深,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有时甚至不用千斤,有的还用双马尾来演奏,效果奇特,另有一番情趣。他在运弓走指方面,把“托丝”和“轻按”巧妙结合,奏出类似洞箫的优美的音色。他还善于运用虚弓,弹弓,滑音,泛音等技法来丰富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孙文明是将技巧与音乐二者关系协调的最好的典范。他的二胡实践,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尤其在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对于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
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生于上海。199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起,先后师从林心铭和王莉莉教授。2000年由上音附中推荐免于文化课考试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并曾得到多位名家的指导。在校期间还副修板胡、高胡和京胡等。2004年被保送为该院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曾保留学籍担任一年新加坡华乐团中胡首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09-10年度被评为全国第一位“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华乐大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自1988年起,在上海和全国各大比赛中共荣获12个第一名(或一等奖),是二胡界国内外顶级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包括:2009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二胡中青组第一名;2007年第六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2002年文化部首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二胡青年专业组金奖;2002年第二届“龙音杯”中国民乐(二胡)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2017年,专辑《楚颂》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器乐类最佳演奏奖和第二届CMA唱工委音乐奖最佳民族/民间演奏专辑;2019年1月,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先后出访美、日、奥、土、荷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被土耳其邀请的民乐演奏家,与土耳其伊兹密尔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大型协奏曲;2010年,先后应邀参加CCTV新年音乐会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15年5月,应邀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独奏演出;同年7月,应邀在第五届欧洲“长湖音乐节”上举办个人专场独奏音乐会。
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著名乐团成功合作大型协奏曲,与余隆、李心草、阎惠昌等著名指挥家合作,与马友友等著名演奏家同台演出,还曾得到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
曾赴境内外二十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或二胡专题讲座,如应邀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用英语)所作的二胡讲座等。2013年10月,应邀担任全国“二胡大师研修班”主讲嘉宾;同年12月,应邀赴星海音乐学院作交流讲学;2015年5月,应邀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国音乐家系列讲座等。还曾多次担任国内外二胡比赛的评委。
2003年起,先后由香港龙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发行9张二胡演奏与教学专辑。独立编著的《二胡演奏技巧高效训练》一书(30万字),于2012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华乐大典》、《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2010年,成功举办“孙凰师生二胡音乐会”,并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放音乐会实况;2016年,再次成功举办师生音乐会。曾多次荣获境内外二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所教学生多次荣获CCTV、金钟奖等各项大奖,学生王啸已在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任教。
二胡曲《夜静箫声》,是孙文明的代表作之一。
乐曲创作于1957年秋,乐曲通过模仿洞箫的音色,表达出秋高月朗、神逸致远的意境。全曲均在内弦上演奏。演奏使用虚弓、轻指及泛音替使用,再配合以洞箫的揉弦、颤音,惟妙惟肖地模拟出夜静箫声的圆润音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虚弓是指运弓的力度似虚非虚、轻而不浮)
旋律在核心音调的重复、展衍性变化中形成并发展。通过运用“鱼咬尾”及“句末填充”等手法,使乐曲一气呵成,旋律连贯起伏、环环相扣。加花装饰、紧缩、扩充以及运用变宫音而引起的“离调”是使音乐获得发展的主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