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二胡与乐队《夜静箫声·弹乐》汝艺二胡演奏
华音网
汝艺 二胡与乐队 《夜静箫声·弹乐》
演奏:汝艺
作曲:孙文明
改编/编曲:苏潇
指挥:吴强
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作曲:孙文明

孙文明(1928~196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虞。

孙文明四岁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曾学算命,到处流浪,后学二胡为谋生手段。他学习时先是模仿着拉奏,善于吸收民歌小调,各类戏曲曲艺无所不学,后来就自编自演。

解放初,孙文明在南京曾创作了《送听》和《弹六》两曲,《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1952年作的《流波曲》和《四方曲》,曾参加江苏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得很高评价和奖励。1959年应上海民族乐团的邀请,到上海传艺,后又到上海音乐学院授课。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他创作的八首二胡曲中,《流波曲》是代表作。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孙文明二胡曲集》。

创作风格

孙文明的民间二胡曲及其演奏艺术当时在江南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城镇乡村很有影响,深受百姓喜爱。其原因,一是他熟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其他民间乐曲,熟悉京剧、锡剧、绍兴戏、申曲、苏州弹词等戏曲和曲艺音乐,并善于从中吸取丰富的音乐营养,二是他有刻苦钻研标新立异的精神,别出心裁地革新二胡演奏方法,模仿四胡、琵琶、三弦、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效果,令听众惊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项祖英、周浩等专业二胡演奏家曾专门向孙文明拜师学艺并采风记谱。 

主要作品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录制了孙文明亲自演奏的二胡曲目,如今这些录音资料已经成为绝响。这些曲目包括《弹乐》《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送听》《夜静萧声》《春秋会》《评弹开篇》《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送春》。

孙文明的二胡演奏艺术功底颇深,富有创造性,并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有时甚至不用千斤,有的还用双马尾来演奏,效果奇特,另有一番情趣。他在运弓走指方面,把“托丝”和“轻按”巧妙结合,奏出类似洞箫的优美的音色。他还善于运用虚弓,弹弓,滑音,泛音等技法来丰富表现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孙文明是将技巧与音乐二者关系协调的最好的典范。他的二胡实践,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尤其在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对于传统音乐风格的传承、创新和探索方面。

改编/编曲:苏潇

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管学会创委会成员,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王建民教授,邹建平教授,贾达群教授。2010年作品《烙印II》作为世博系列活动演出于上海荷兰文化馆,2019年入围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最佳编配奖。

曾获iSING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一等奖;金鸡湖全球交响乐作曲大赛第三名(第一空缺);荷兰新音乐团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人(35岁以下)作曲比赛大奖(排名第一);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孔子颂”全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第一名;中国第八、九届“金钟奖”作品优秀奖;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新世纪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一等空缺);中国音协举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二胡与乐队)征集比赛三等奖等。他还受到过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第一位青年作曲家;签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创作项目以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代表作有交响乐《姑苏繁华图》;乐队狂想曲《疆域》;笙协奏曲《天启》;二胡与乐队《烽火》;古筝协奏曲《安歌》;艺术歌曲《雪花的快乐》;钢琴独奏《破》;笙、手风琴与爵士小乐队《和乐飞扬》,民族管乐重奏《火映红星》;室内乐《烙印I》、《烙印II》以及《灵动》、《旋动》、《舞动》三部曲等。

指导的学生获卢森堡打击乐协会举办打击乐作品比赛唯一大奖,成为2018年世界打击乐演奏比赛指定曲目;上海市教委第三届“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第一名;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民族管弦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一等空缺);中国民管学会首届笛萧小作品作曲比赛金奖(排名第一)等。

演奏:汝艺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文明代表性传承人。音乐制作人,录音工程师。

大学期间师承吴之珉教授,研究生师承王永德教授。并随林心铭教授系统学习孙文明二胡曲。尤其深受闵惠芬老师的器重和关怀,得以悉心传授。闵惠芬评价他的演奏:“深情感人,大气正义,具大丈夫气概”。尤其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探索,复原了失传已久的孙文明二胡演奏“绝技”,举办了“春秋弹乐 四方流波”—全国首场孙文明全版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并编著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孙文明二胡曲全集》,使沉寂半个多世纪的孙文明二胡艺术重放光彩。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逆向序列训练法》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在全国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具有影响的论文,如:《“A的随想”的随想—谈胡登跳“A的随想”及演奏体会》,《二胡艺术发展的“去民间化”与王建民的二胡音乐创作》,《身教与言传-论闵惠芬二胡教学艺术》,《孙文明二胡艺术回望与再发现—《二琴光亮》演奏“绝技”复原札记》等等。

指挥:吴强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团长,重合奏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

近年来,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指挥风格简洁、精致、潇洒著称,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善于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广的音乐表现空间。音乐处理结构严谨,细腻精致,声部层次清晰,使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室内乐般的默契与平衡。她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民族乐团、浙音国乐团、天音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台湾国父纪念馆、捷克斯梅塔娜、香港大会堂等重要演出场所,献演多场国家级重大演出,获得非凡赞誉。

在中国乐器弹拨类演奏领域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演奏风格自如潇洒,张弛有度。在16岁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此后又取得多项大奖并出版音像制品《剑器》《春到沂河》《中国柳琴名家名曲》《毕兹卡欢庆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经典民族室内乐》《融》等个人柳琴、中阮独奏及民族室内乐和管弦乐队专辑十余种。学术研究中发表有全国性民乐教材《高等艺术院校专用柳琴演奏教程》《柳琴高级练习曲》等论著、论文多部(篇)。至今所演奏的大量柳琴、中阮作品是业界内的演奏教学范本,是全国民乐演奏领域公认的标杆性人物。

指导的学生及团队获得文化部、教育部、宣传部等国家级全部音乐比赛的“全金”,如: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中以五重奏获“金奖”;在CCTV“雅士利杯”民族器乐大奖赛中以金豈组合获“金奖”;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小型合奏组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全国民乐弹拨类比赛中获“金奖”。

乐曲《夜静箫声·弹乐》

二胡与乐队《夜静箫声·弹乐》,是上音民族音乐系委约著名青年作曲家苏潇创编而成。作品将孙文明的《夜静箫声》与《弹乐》两首迥异乐曲有机的融合为一首乐曲,呈现出乐曲结构与音乐内容完美的贴合之感。孙文明曾将一首乐曲的快慢两段分割成为两首乐曲《流波曲》与《四方曲》,而今又把《夜静箫声》与《弹乐》两首乐曲创编为一首乐曲,这种反其道而行之,巧妙体现出对孙文明二胡艺术传承的重要意义,切实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创造性转化,创新心发展”的指示精神。作品以孙文明独创的无千斤二胡技艺,以虚实相交的运弓与按指,发挥其“触-按”的“边际效应”,以泛音列发声模仿洞箫之幽咽。以评弹与丝竹元素,展现江南音乐的弹性韵律。营造了箫声的苍凉,评弹的俏皮。乐队以弹拨乐轻快伴奏,宛如江南的秀美景色与生活风情,真正体现出江南音乐,江南二胡的风格特征。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