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旭,二胡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二胡硕士,广东省文化协会理事,广东省青年文艺家联合会委员,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广东问化传媒发展研究会艺术指导。
七岁起随父习二胡,后相继师从杨松盛,关文举教授。一九九四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薛克教授。也曾受到王国潼、安如励、许讲德等教授的悉心指导。2002年免试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在校期间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龙音杯”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获由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大赛青年专业组优秀奖。获全国首届新人推选大赛青年二胡专业组金奖。获得中央音乐学院 “天天杯”民族器乐观摩赛第一名。获得首届“中录杯”国际二胡邀请赛青年专业组银奖。同年成为民乐系唯一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奖学金“谭小嶶”奖的学生。
从教以来,分别在北京、广州、深圳、日本、台湾、欧洲等地举办个人独奏专场音乐会及讲座数十场,出版专辑《弦音如叙》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产品。《绒花》、《二胡高传真》、《弦醉》、《afifa》等专辑深受专家好评和乐迷们的青睐。受邀担任独奏嘉宾合作的乐团有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东省民族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青岛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珠影交响乐团,成都民族乐团,澳门长虹民族乐团等。并多次应邀出访美洲、欧洲、亚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热烈关注和一致赞誉。2018 年来临之际,赴美参加“文化中国”慰侨音乐会。作为 arifa 主要演奏者,把中国音乐,中国的语言用世界音乐的形式传递给欧洲各国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出版发行的专辑《arifa》在欧洲热销,受到很多音乐届人士的青睐。所执教的学生在国内外各大比赛中获得不同级别奖项。连续突破广东省二胡专业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和文华杯院校奖中的最好成绩。并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音乐频道”节目的录制。从教以来认真严谨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着,深入挖掘二胡艺术的独特内涵,被评为国际优秀导师和华夏民族器乐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孟晓旭的演奏具有独特的魅⼒与吸引力,让灵感在时空中漫舞,挥洒自如,扣人心弦。
著名扬琴演奏家,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
曾获“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扬琴专业组一等奖、首届“江苏省青少年二胡比赛”扬琴伴奏奖、美国“休斯顿市荣誉市民”证书。录制有个人独奏专集《春到清江》、《天山诗画》等。四十多年来,一直活跃于音乐艺术的舞台:举行了数十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学术讲座,参与了众多不同形式与主题的音乐会及担任海内外各种民族器乐大赛的评委等,并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罗马尼亚、韩国、新加坡、缅甸、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活动。特别是于2005年在北京、广州等地举行了七场个人巡回扬琴演奏会,获巨大成功。2006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邀请录制了个人专题节目。
首演及推广了《海燕》、《幻想曲》、《莲花山素描》、《三峡画页》、《别港》等一批不同形式的优秀扬琴作品;创作和改编了《盼归》、《火把节之夜》、《别港》等扬琴乐曲;出版有《世界名曲—扬琴曲选》;发表有《扬琴演奏“点”“线”概述》、《谈扬琴协奏曲“莲花山素描”的音乐风格及特点》、《中国扬琴音乐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的思考》等论文。数十年来,为海内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扬琴人才。
《一枝花》二胡曲,原名壮别。以任同祥的唢呐独奏曲《一枝花》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曲调具有浓郁的鲁西南地区风味。恰当地运用了现代音乐技法和西方交响音乐结构思维。乐曲依据标题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引子”除了乐队为营造悲壮情境而写的快速序奏部分外,其余多为自由散板的二胡独奏,乐队则只做偶尔的点缀和衬托。“吟腔”段由慢板和中板构成,“快板”则由快板和急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