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民族弓弦乐学会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国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北京市长城学者、“高创计划文艺界领军人才”和“四个一批”、“百千万人才”。曾获首届“ART”杯国际比赛二胡专业组一等奖、中国“金唱片”奖、杰出民乐演奏家等重大奖项。
宋飞曾随诸多国乐大师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是当代国乐中生代的代表人物。首演有80余部新作品,出版有近百张独奏专辑和二胡视频教材;和著作《二胡艺术论》及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舞台表演创新作品有《弦索十三弄》、《如来梦》情景音乐会、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景音乐会、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逐梦》《宋词意境》和音乐剧《刘天华》等。秉持“遵传统、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为教育教学理念,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形成“手-脑-心-身”一体化二胡教学法。开设有《胡琴站奏与舞台表演》《胡琴声部训练与重奏训练》等创新课程,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金奖学生。策划举办“中国弓弦艺术节”,在胡琴艺术的表演、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探索,引领中国弓弦艺术的发展。
宋飞的二胡演奏艺术,技艺精湛、诠释完美,集诸家精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成为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楷模。被媒体喻为“中国二胡皇后”和“中国当代誉满国际乐坛的二胡演奏家”。
曲大卫,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驻团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电子键盘学会副会长、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
作为独奏家,他曾多次与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天津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2013年,曲氏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决赛中执棒江苏民族乐团;2018年随中国文化部代表团出访朝鲜,并指挥三池渊管弦乐团;获邀担任中国爱乐弓弦乐团常任指挥,并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常规乐季演出。
曲氏曾登上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会堂、台湾中山堂、江苏大剧院、天津大剧院、深圳音乐厅和广州星海音乐厅等国内外知名舞台。2006年,作为创始人,他组建了灵魂室内乐团(Soul Chamber Orchestra),2018年获得日本大阪国际音乐比赛首奖。
曲氏先后参加了2007年中央台文化部春节晚会、2015年中央台元宵晚会、江苏卫视春晚、广东卫视国乐大典、音乐频道《风华国乐》和《乐享汇》、电影频道《音乐电影欣赏》、2020年中央电视台中秋及国庆晚会等节目,2020年参与中国广播电影乐团央视频直播演出。
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中国民乐作品:《第一二胡协奏曲-红土印象》(首演于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第二二胡协奏曲-疆岭之韵》(首演于2013年,台北市国立民族乐团)、弦语、津门古韵和风味儿等。室内乐作品:人生如戏、开门儿、Fiona和幻想曲2017等。其他作品包括:《第一大提琴奏鸣曲》、《第一钢琴三重奏》、电影《鸟巢》、《我的七年》、《狙击上甘岭》等。2010年为薛啸秋改编的《遗忘》获台湾金曲奖,2017年曾获邀为中国广播电影乐团改编乐团作品《李香兰》。
交响乐《逐梦》由作曲家阮昆申教授于2017年3月创作完成。这是一部具有宏大叙事结构与情感张力,展现中华民族追逐和实现“中国梦”、集中展现时代精神的新型管弦乐舞台表演艺术作品。作品在演奏形式上,通过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与二胡的结合,发挥二胡擅长表达“民族灵魂的声音”的长处与优势,用音乐来诉说“逐梦”的民族心声。
交响乐《逐梦》共有六个乐章:
※ 第一乐章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 第二乐章 周公礼乐 情见德尊
※ 第三乐章 孔子怀仁 大同理想
※ 第四乐章 中山蓝图 天下为公
※ 第五乐章 泽被人民 东方伟业
※ 第六乐章 希望田野 中国梦想
第一乐章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追求光明的神奇传说;也是为了追逐时间、认识未知、崇拜自然的古老神话;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面对自然灾害,树立雄心壮志,动员全社会力量,改天换地的伟大事功,其人其事,内涵有中华先民敢于超越现实,追求梦想的勇气豪情大无畏气概。
乐曲以急板与慢板、鼓乐和弹拨乐节奏音型与弦乐的抒情旋律富有变化的音型作为对比,构成了意志与情怀的合一。从乐曲中,可以“听”到 夸父为采撷火种追逐太阳的脚步声,可以“看”到大禹治水功成作乐,人们欢庆鼓舞的红火热烈场景,更可以感受到英雄造福苍生的心愿与抒怀。
第二乐章 周公礼乐 情见德尊
周公创立的礼乐文明,开创了人类史上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行为文明于一体的先进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及其社会理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周公礼乐,艺术走进生活,生活成为艺术。乐以象德,情见德尊,移风易俗,美善相乐。
乐曲开始的旋律,优雅而引人入胜,如身在殿堂而亲临礼乐声境。四字节律,如诵诗章,似听关睢;四声音旋,如乐和鸣,似品笙歌。文质彬彬,国子起舞;干戚羽龠,庄严肃穆。礼乐庆典,和谐典雅;丝弦传情,钟磬合鸣。
第三乐章 孔子怀仁 大同理想
孔子作为儒家创立者,面对新的时代和新产生的社会问题,给周代礼乐文化思想注入了新的概念——“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不仅主导着两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在今天的人伦情感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巨大影响。
乐曲中琴瑟之声,以喻孔子虽身处逆境,讲诵弦歌不衰、诗书乐教不断。曲中温暖之旋律,抒发其仁爱心怀。沉重之音节,如踩在人生之途上的足迹,深稳而自信,坚定不移,最终在历史上留下长久的回响。
第四乐章 中山蓝图 天下为公
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尝试为步入现代社会的古老国家规划蓝图。他提出的“天下为公”的口号,接续着周公、孔子以来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理想,同时以世界的眼光,面向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当清脆的钟声响起,虽然地平线上仍然翻动着暗云,古老的大地却开始涌动着一股新兴的力量。人们开始从沉睡中逐渐舒醒过来,阵阵军鼓声,似在激励着人们,地火般的能量逐渐集聚。虽有迷惘和傍惶,但憧憬与希望却渐成主导。乐曲的 “视线”如游移着的广角镜头,在此背景和氛围中,聚焦、停留于伟人身影,主要描写和表达伟人的坚定信仰和情怀。革命虽然艰难且力不从心,但希望不灭,民众开始被唤醒,已经看到明天的希望。
第五乐章 泽被人民 东方伟业
毛泽东同志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自近代以来受到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康庄大道,并开始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东方和世界民族之林。
乐曲的引子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灭亡和新时代的开始。沉闷的鼓声与向往光明的弦声交替出现,喻示着黑暗与光明的交织。其后在时代氛围的渲染、人物情怀的抒发、胸襟意志的表达与创造伟业不竭努力的交织中,音乐层递展开,持续推进,在抒情与立志的情态交替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从中或可听到艰难征途中面对生离死别的悲恸情感,或可听到始终不变的对人民和祖国的热爱……音乐不断抒发着大爱情怀,表达泽被人民、创立东方伟业的宏愿。
第六乐章 希望田野 中国梦想
新时期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首展现新的时代精神与风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开端发祥的文化标识。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体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历史时期的理想追求与时代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奋斗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乐曲开始,开启新时代的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回响,随后音乐奏出充满着希望与憧憬的如歌旋律。在这主旋律的不断展开和推进中,乐曲以更加坚定的节律,表达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意志和决心。此后音乐以抒情而宏大、温馨而坚定的情态,不断再现主旋律乐思,以充满希望的音乐意境,展现“中国梦”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