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王昌元-古筝独奏《高山流水(浙江筝曲)》
华音网
王昌元 古筝独奏 《高山流水(浙江筝曲)》
演奏:王昌元
改编/编曲:王巽之

王巽之传谱 王昌元整编

改编/编曲:王巽之

王巽之(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青年时代曾是杭州国乐研究社的会员,期间拜师于蒋荫椿学习演奏杭筝(十五弦丝弦筝)。1923年起,因工作转辗于上海与杭州之间。1925年前为杭州国乐研究社的会员,擅长演奏三弦、洞箫、古筝等乐器及民间流传的丝竹乐。1925年,受程午嘉之邀,长期任上海储蓄会俭德国乐团的国乐指导,《高山流水》《灯月交辉》《小霓裳》等为保留曲目。1937年赴香港、重庆等地就职。1945年返回上海后,与程午嘉、郑石生、吴成梁等人组建了华光国乐会。1956年,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任古筝、三弦专业教师。1956年,整理、编写了《孟姜女》《蒙古舞曲》《三十三板》《击鼓催花》《康胜》《灯月交辉》等筝曲初级教材。1957年,《高山流水》《四合如意》《云庆》《将军令》等一批工尺谱被相继整理和译成五线谱。1958年,21弦S型筝在他的构想及指导下试制成功。1959年至1961年间,领导学生们将《月儿高》《海青拿鹤》《霸王卸甲》《普庵咒》《浔阳琵琶》等一批筝曲谱相继用五线谱整理出来,并将《将军令》曲谱重新订谱;1961年,在西安参加了第一次全国艺术院校古筝教材会议,又带领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三位学生编写出上海音乐学院第一部古筝教程(共七册);1972年11月,于上海病逝。

演奏:王昌元

王昌元,女性筝演奏家、作曲家。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王巽之教授之女,浙江杭州人。

出身音乐世家的她九岁即随其父习浙派筝。十二岁登台独奏,1960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入本科学习,师从王巽之教授和潮州筝派古筝演奏家郭鹰,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上海舞剧团、中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的古筝独奏演员。学生时代即协助其父为《林冲夜奔》《海青》等筝曲编订指法。毕业后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舞剧院、上海民族乐团古筝独奏演员。

在父亲精心教授与熏陶下,她展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在学习期间,就协助其父订正了筝曲《林冲夜奔》《海青拿天鹅》的指法,并用双筝演奏。在1962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初露锋芒。

1984年,王昌元赴美国肯特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在纽约、波士顿、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夏威夷、印地安娜等地巡回演出和讲学活动。1988年,她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同年应邀赴以色列演出,1990年在香港举行独奏会,被喻为世界级的演奏家。

在近60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成为把中国古筝艺术带到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著名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香港文化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等多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和讲学。

王昌元的演奏音色淳美,气魄雄浑,韵味浓郁,意境深刻。她不仅在演奏艺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擅长创作,著名筝曲《战台风》即由她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此曲大大拓展了筝的表演技法与表现能力。此外,她还创作了声乐作品《琵琶行》、筝曲《洞庭新歌》等10余首作品。

乐曲《高山流水(浙江筝曲)》

该曲原系浙江桐庐县关帝庙用于水陆道场所吹奏的笛曲,由王巽之根据工尺谱传谱整理而成筝曲。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成立,王巽之先生被聘为教师,《高山流水》也被列为学院的古筝教材。起初版本"以清弹为主,切忌繁闹手法,盖重在抒情述志,非徒以模拟自然景物取胜也",保持民间朴拙、素雅的风格。自1959年王巽之等研制出21弦现代筝之后,筝的音域、表现力增强,在此基础上,王巽之携其学生对《高山流水》加以充实和发展,根据曲意将高山部分发展成双八度撮弦,并借鉴古琴滚拂技法创作出“流水”部分,音乐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拓展,从而成为古筝同名曲中演出率最高的作品。

全曲可分成“高山”与“流水”两部分,分别具有鲜明的演奏特色:"高山"部分尤显古朴、苍劲,“流水”部分更是错落有致,既有涓涓细流晶莹剔透,又有万壑争流、万马奔腾般的惊心动魄。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