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王中山、郑怡雯、倪沁怡古筝三重奏《汉江韵》
华音网
王中山 郑怡雯 倪沁怡 古筝三重奏 《汉江韵》
演奏:王中山 郑怡雯 倪沁怡
作曲:乔金文
演奏:王中山

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开拓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羲甲的形式进行演奏,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的各个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他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大力推广古筝艺术;他还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与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录制了多张演奏专辑。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以及海外报刊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乐曲《汉江韵》
《汉江韵》是乔金文创作于1962年春的一首筝曲,乐曲主要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该曲是河南筝曲的代表作,也是河南的语言。

板头曲是河南筝派传统乐曲的另一大类,源于大调曲子演唱开板(场)前演奏的前奏曲。板头曲是为调节、渲染气氛而奏的前奏曲,直接独立在古筝上演奏更是非常自然。《汉江韵》就是由板头曲演变而来的。

乐曲第一段是热烈欢快的快板,这一段热闹非凡,仿佛能够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第二段是婉转如歌的慢板,仿佛是人们之间相互问候的亲切对答,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速度随着过渡小乐段持续下去,略快于第一段,情绪更加高涨。乐曲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方法如:勾双托、点音、游摇等,渲染了豪放、明快的艺术效果。《汉江韵》这首乐曲的左手的压弦、按滑,使它的韵味不容易掌握。

《汉江韵》体现了河南的高亢、泼辣的性格,展现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值得细细品味其独具特色的河南韵味。

阅读
返回